Pain:肠梗阻腹痛的发病机制-机械刺激导致的肠平滑肌细胞中痛觉介导神经生长因子(NGF)上调

2017-03-30 MedSci MedSci原创

梗阻中的机械刺激上调了肠平滑肌细胞(SMC)中疼痛介质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NGF的上调又增加了原发性感觉神经对于肠梗阻导致的疼痛的感知

腹痛是肠梗阻(bowel obstruction, BO)的主要症状之一, 到目前为止,其发病的细胞机制尚未完全被了解。

本文作者提出了梗阻中的机械刺激上调了肠平滑肌细胞(SMC)中疼痛介质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NGF的上调又增加了原发性感觉神经对于肠梗阻导致的疼痛的感知的假说。随后,通过构建部分肠梗阻的SD大鼠模型(BO大鼠),结合膜片钳技术和基因表达分析,证明了这个假说的成立。

在实验中,在SD 大鼠的远端肠道植入一段硅带,诱发部分肠梗阻。通过测量撤销von Frey细丝对下腹部的刺激后的反应值的变化,来寻找背根神经节(T13至L2)中感知结肠的神经元。通过记录von Frey丝对大鼠下腹部的刺激后的所测的反应值来观察相应的内脏神经系统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 在BO大鼠中,对应结肠的下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膜兴奋性显着增强,对von Frey细丝刺激的撤销后的反应性也显着增加。同时,结肠平滑肌细胞中NGF 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以时间依赖性方式(第1天到7天)增加,而非是阻塞结肠的粘膜/粘膜下层中NGF 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体外机械刺激能即刻引起结肠平滑肌中大量的NGF mRNA和蛋白表达。

抗NGF抗体处理后, BO大鼠的结肠神经元过度兴奋性和超敏反应都减轻了。梗阻导致BO大鼠结肠细胞中河豚毒素抗性Na +通道电流增加,同时伴随Nav1.8而非Nav1.6和Nav1.7的mRNA表达显着增加; 这些变化都能被抗NGF处理所消除。

通过这一系列实验,作者得出结论,机械刺激导致的结肠平滑肌细胞中NGF上调,从而增加的感觉神经元中和河豚毒素抗性Na +通道的基因表达和活性,是BO大鼠内脏神经系统高敏性的基础。

原始出处:

Lin, You-Min; Fu, Yu; Winston, John; Radhakrishnan, Ravi; et al. Pathogenesis of abdominal pain in bowel obstruction: role of mechanical stress-induced upregulation of nerve growth factor in gut smooth muscle cells.Pain April 2017, Vol. 158(4): 583-592.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克罗恩病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克罗恩病是一种复发性系统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胃肠道,也可有肠外表现或伴随免疫功能障碍。近年来,克罗恩病的内科治疗疗效有了较大提高。但该病病程长达终生,随病程进展,并发症逐渐增多,许多患者仍需行外科手术治疗。病程发展至25年后,70% - 80%的克罗恩病患者因肠腔狭窄或肠瘘需行手术治疗。 肠梗阻是克罗恩病最常见的手术原因。准确把握克罗恩病肠梗阻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严格遵循其外科治疗

BMJ: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案例报道

患者女,31岁,因反复腹痛、腹胀就诊。行钡剂灌肠检查,结果如下: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钡剂灌肠显示小肠全部位于腹部右侧,左侧无造影剂。因此诊断该疾病。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胚胎期肠发育过程中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正常旋转运动发生障碍所造成的先天性肠道畸形。大多数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者会在出生第一个月内表现出临床症状,最常见的表现有急性肠梗阻、肠扭转和肠缺血。胃肠造影联合钡剂灌肠是诊断肠旋转不良的金标准

ISC 2016:卒中患者肠梗阻风险分析

根据2016年美国中风协会国际中风会议的研究结果,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年龄较大、黑人、先前存在疾病如癌症,住院期间发生肠梗阻的可能性增加。并发肠梗阻会导致疾病的恶化。研究者对2002-2011年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住院患者数据进行了分析,探究肠梗阻的危险因素,研究者发现:3988667名患者中有17000名患者出现了肠梗阻,4.2%的肠梗阻需要手术治疗。年龄是肠梗阻的一个危险因素,≥75岁患者与≤55岁

Gastroenterology:吃柿子吃出肠梗阻-案例报道

患者男,72岁,呕吐、打嗝、早饱5天,伴便秘和脐周疼痛。有高血压史。查体:腹胀,腹部轻压痛。辅助检查:血液生化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平片:小肠肠管扩张(A)。腹部B超:右髂区小肠肠管内可见结石样钙密度影,直径约39mm,后方伴强声影(B)。腹部CT:小肠肠管扩张,没有胆结石、胆囊增厚、胆管积气或气腹。于是对患者行了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回肠末端腔内有一质硬肿物,大小约4 × 3.5cm,予以切除。手术

NEJM:主动脉钙化与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案例报道

男性,62岁,因出现顽固性肠梗阻及腹痛一周余到急诊科就诊。

成人肠梗阻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肠梗阻(BO)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每1000例住院患者中至少有一例被诊断为肠梗阻。常见类型的BO易于诊断,大体治疗方法有两种,即非手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失败后的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与非手术治疗的基本措施又是一致的。众所周知,梗阻后不能经口进食,无论手术与否,患者均存在营养风险。所谓营养风险,NRS2002中的定义是“如不给予营养支持,患者出现不良临床结局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