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肝脏良性肿瘤

2019-08-30 文哥 医学之声

随着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人体检彩超或CT/MR发现肝囊肿、肝血管瘤,其实这些大部分都是良性的病变,本文将盘点常见和不常见的肝良性肿瘤。

随着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人体检彩超或CT/MR发现肝囊肿、肝血管瘤,其实这些大部分都是良性的病变,本文将盘点常见和不常见的肝良性肿瘤。

一、肝血管瘤—常见

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血管瘤见于肝脏任何部位,大部分为海绵状血管瘤。

特征:常位于包膜下,90%为单发,直径多小于4cm,大者可达30cm。暗红色或紫色,外有包膜,切面海绵状,显微镜下血管瘤内壁见扁平内皮细胞的血管管道构成交通的空隙网,其中含红细胞,有时可见新鲜机化血栓,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临床表现:<4cm者无症状;>4cm者约40%伴腹部不适,肝大、食欲缺乏、消化不良等症状。肝血管瘤内反复血栓形成→脓肿肿胀→牵拉胀痛。肿块很少自发破裂,肝功能一般正常。过大的血管瘤罕见的综合征为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低纤维蛋白血症。

彩超:边缘清晰的回声增强区,可见管道通入,大血管瘤可见网状回声不均,有时见钙化。

增强CT:肿瘤周边过度增强,逐渐向中心填充呈等密度表现。

MRI:SET1加权像上瘤灶信号显着增强均匀升高,瘤/肝信号强度比明显增加。



二、肝腺瘤—极罕见

肝细胞腺瘤:罕见,20-39岁女性,机制不明,多有长期口服避孕药史,部分患者可有腹块、腹痛、肿瘤内出血、腹腔内出血等,腹腔内出血为最严重并发症,需急诊手术。

胆管腺瘤:管状腺瘤,囊腺瘤(少见,为多房性)。胆管腺瘤外观可于正常肝组织色泽相似,外有包膜。孤立结节,肿瘤呈球形向肝表面膨出,直径5-15cm,常有大血管横跨于肿瘤表面,切面可见肿瘤于肝分界清楚。黄褐色、棕色,常伴坏死出血区。显微镜下腺瘤细胞似良性肝细胞排列呈片状或索状,无腺泡状结构,细胞大小一致。

肝胆显影剂PMT肝核素扫描:腺瘤区呈强阳性填充。确诊依靠组织学病理检查。



三、肝脏非寄生虫性囊肿—较常见

发病率0.14-5.3%。囊肿大小不等,增速缓慢,肝右叶囊肿多见。

分类:先天性肝囊肿(孤立肝囊肿、多囊肝),后天性创伤性肝囊肿。

组织学特点:多囊肝多伴其它脏器多囊改变,约50%伴多囊肾;多囊肝的囊液澄清,不含胆汁,如囊内出血则囊液呈棕红色,若并发感染囊液呈脓性。

临床表现:消化道症状: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右上腹痛。继发感染可出现寒战发热;巨大囊肿压迫胆总管或肝管可致黄疸;腹部触诊扪及肿大的肝脏或富有弹性的肿块,表面不平整;肝功能正常。

彩超:液性暗区

CT:低密度区,造影剂无填充。

MRI:内部不规则的实质性改变,动脉相增强。



四、肝局灶结节性增生—少见—良性、并发症少见

单发,多见于青壮年,70%患者无症状。良性、无恶变倾向,极少出血,长期随访。

彩超:粗大的中央血管,血流速度快,阻力系数低,CT动态扫描:75%患者动脉早期增强,50%强化均匀,部分有中央星状瘢痕,75%静脉相等密度。

MRI:80%左右增强后早期明显强化,66%信号均一,92%病灶小于5cm,无包膜,病灶中央见星状纤维瘢痕并向四周放射将病灶分成大小不等的结节。



五、炎性假瘤

彩超:质地均匀、低回声区。

CT:质地不太均匀、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区。

质地柔软,肿瘤边界清晰,剖面平滑,黄色,病理为多种细胞组成的炎性肉芽肿。

临床特点:无明显症状,无肝硬化史,AFP阴性。可能发生癌变。

六、肝间叶性错构瘤

肝脏发育畸形形成的肿瘤样肿物,多见于婴幼儿。

彩超:中央有回声增强的光带分隔,内伴大小不等的囊性暗区或低回声区。

处理建议:

①肝海绵状血管瘤无需治疗,定期随访,体积较大伴明显临床症状特别是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者手术切除,若病变广泛不能切除者可予肝动脉结扎术或栓塞治疗。

②肝腺瘤可发生危及生命的破裂腹腔内出血,及早手术切除;持续服用避孕药者停用口服避孕药多不再发展;巨大腺瘤、腺瘤癌变或发生破裂出血时需外科手术。

③肝囊肿:小的无需治疗;巨大产生压迫症状者行开窗术治疗。

④炎性假瘤、肝局灶结节性增生大部分为良性,长期随访即可。

⑤肝间叶性错构瘤应尽可能切除。

作者:文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ure:科学家揭示癌症常扩散到肝脏的原因

当癌细胞扩散至另一个器官时,最常见的是转移到肝脏。是何缘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给出了的答案。近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肝细胞(作为肝脏主要功能细胞)处于一个连锁反应的中心,这使得肝脏特别容易受到癌细胞的影响。

超声造影及增强CT诊断肝脏血管周上皮样肿瘤1例

患者女,49岁,汉族,已婚,农民。以3d前右下肢出现大片状红斑到我院皮肤科就诊收住入院。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肿瘤标记物CA72413.6U/ml,其余阴性。超声检查:肝左叶见大小约61mm×56mm实性略高回声占位,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肿块周边及内部见较丰富血流信号。超声造影:造影剂注入肿块后9s呈环状且向心性轮辐样高增强,10s迅速强化,30s逐渐消退,肿块边界清晰

PNAS:牛磺酸转运蛋白(TauT)缺乏损害肝脏的氨解毒作用

研究人员尝试在牛磺酸转运蛋白(TauT)敲除的小鼠中分析肝氨处理情况。令人惊讶的是,尽管组织完整性正常,但在3和12个月时小鼠存在高氨血症。这伴随着脑RNA氧化。

Cell Rep:按点吃饭有利肝脏基因

也许,吃饭不仅让你大快朵颐,也能让肝脏拥有节奏。因为,食物摄入时间是驱动小鼠肝脏大多数基因有节奏表达的主要因素。

NEJM:累积肝脏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病例报道

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中,囊肿可在一系列部位发生发展,包括肝脏、胰腺和精囊。该患者接受静脉补水和镇痛治疗,疼痛减轻。

肝脏上皮样血管周细胞瘤1例

患者男性,65岁。主诉因“丙肝抗体阳性15年余,间断肝区不适3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15年前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丙肝抗体阳性,查病毒复制活跃,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6个月,丙肝RNA转阴。其后每年定期复查肝功能正常、丙肝RNA<测定值。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肝区隐痛不适,呈间断发作,持续约数秒可自行缓解,余无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