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新型3D模型阐明人类鼻后嗅觉机制

2015-11-16 佚名 生物谷

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 薄荷糖的香味可以通过鼻腔仔细品味,这种香味可以进入鼻腔遍布于机体鼻腔中嗅觉感受器所存在的地方,但研究者目前并不清楚具体的分子机理,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PNA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耶鲁大学的科学家们就构建了一种新型3D模型来帮助解析这种现象发生的本质。 研究者Gordon Shepherd教授表示,本文研究证实,人们尤其会适应增强嗅觉的形式

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

薄荷糖的香味可以通过鼻腔仔细品味,这种香味可以进入鼻腔遍布于机体鼻腔中嗅觉感受器所存在的地方,但研究者目前并不清楚具体的分子机理,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PNA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耶鲁大学的科学家们就构建了一种新型3D模型来帮助解析这种现象发生的本质。

研究者Gordon Shepherd教授表示,本文研究证实,人们尤其会适应增强嗅觉的形式,同时也会增强香味在人类饮食中的中枢性角色;本文研究中来自工程学领域和成像技术的专家经过通力合作开发除了这种新型3D模型,工程学领域的科学家进行了相关的流体动力学研究,而成像领域的科学家则对机体的喉咙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

研究者表示,他们非常惊讶地发现这种动态流体模式,其或可帮助揭示,口腔背面的口咽或可被经过塑造以使得颗粒可以被收集到一个虚拟的腔体中,在虚拟的腔体中这些颗粒或将通过呼气流被有效地吸入,这个过程就被称之为鼻后嗅觉;相比较而言,机体鼻腔吸入过程中流线就可以正确通过腔体,从而尽可能减小颗粒物进入到肺部的可能性,甚至在我们吃东西正常呼吸的情况下在相对较低的流速情况下这种差异仍可发生。

研究者推测,鼻腔的这种机制或可帮助机体通过鼻后嗅觉快速感知气味,同时伴随触摸和品尝来确定是否我们的嘴里可以接受这种物质;此外挥发物通过吸入进入肺中的机会也被降至最低,因为挥发物会为机体提供一种警示告知机体不要接受这种食物。

原文出处:

Rui Nia,b, Mark H. Michalskic,et al.Optimal directional volatile transport in retronasal olfaction.PNAS.2015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6-09-25 ylzr123

    好文,从这里学习了好多新知识,新信息。赞了!

    0

  2. 2015-11-27 drwjr
  3. 2015-11-16 lixh1719

    作的真好

    0

相关资讯

Ann Intern Med:乳腺X线筛查乳腺密度无效

12月9日讯 据Medscape报道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女性行乳腺密度X线和超声筛查无益。该研究论文12月8日在线发表于《内科学年鉴》。 来自伯灵顿佛蒙特大学癌症中心癌症控制和人口健康科学的研究计划共同主任、该研究的第一作者Brian Sprague博士认为,目前针对乳腺密度的主流超声筛查具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大大增加了不必要的活检人群数量,却对生命质量调整无益。 更有甚者,这项检查

应用在医疗领域的 3D 打印,能拯救世界吗?

今年 9 月,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成功地为一名 12 岁男孩植入了 3D 打印脊椎,这属全球首例。这位小男孩的脊椎在一次足球受伤之后长出了一颗恶性肿瘤,医生不得不选择移除掉肿瘤所在的脊椎。这次,医生并未采用传统的脊椎移 植手术,而是用 3D 打印打出了一块钛合金骨骼。 3D 打印在医疗界大放异彩,它能精准的复制出各种人体组织、器官和药物,从膝盖骨到肝脏、从抗癌药到 DNA……《纽约客

3D打印“骨骼”的应用

2014年8月,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首次批准OsteoFab患者特异性面部装置(OPSFD,图2a)为用于面部重建的3D打印聚合置入物。OPSFD是以磁共振成像(MRI)或CT扫描结果为模板,针对患者的个体化解剖情况而生产的面部置入物。该3D打印聚合置入物具有生物相容性,呈透明状态,并以能支撑骨附着等多种方式与骨类似。 同月,我国一名12岁因外伤致恶性肿瘤的男孩儿

Biomaterials: 首次人工合成的功能性免疫器官

近日,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们,人工合成了一种功能性的免疫器官,它可以分泌出抗体,而且可以在完全离体的情况下,在实验室里被操控。这个第一次人工合成的,独一无二的免疫器官是在Ankur Singh实验室内完成的,此项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Biomaterials杂志上。这个合成的器官是二级淋巴器官的仿生体,如淋巴结或脾脏。它由水凝胶构成,即一种柔软的纳米复合生物材料。此外,研究人员用纳米颗粒,加固此合

Nature:模拟肿瘤生长,以及肿瘤内部异质性的3D计算机模型问世

近期,来自哈佛大学、爱丁堡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们合作完成了首个实体瘤3D计算机模型。该模型不仅刻画了一种致命肿瘤的形状,还展现了它的生长、突变以及演变的过程。这个模型有助于人们对肿瘤内部异质性的理解,以及肿瘤的生长转移机制,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价。 a, b, A spherical lesion in the absence of dispersal (M 

Nature:实体瘤3D模型展现癌症“进化之路”

近日,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开发了一种计算机模型能够同时反映实体瘤的3D形状和遗传进化。这一新模型的建立对于解释癌细胞中为什么存在很多遗传突变,驱动性突变如何在整个肿瘤中传播以及肿瘤的药物抗性如何进化等疑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之前一些研究已经开发出一些模型能够捕捉肿瘤的空间结构,但是这些模型都不能够研究肿瘤细胞的遗传变化。而那些能够对肿瘤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