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Radiology:如何区分肝恶性肿瘤粒子植入后增强CT的瘤周异常表现?
2022-11-20 shaosai MedSci原创
碘-125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BIRS)在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众所周知,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其次是胆管癌。此外,肝脏也是最常见的转移器官之一,最常发生与结直肠癌、黑色素瘤和胰腺癌有关的转移。
碘-125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BIRS)在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BIRS能够以集中的方式向肿瘤内释放高剂量的辐射,而在靶体积表面外的剂量则急剧下降,从而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因此,BIRS可以在热消融暴露于并发症的地方进行,或在无法达到相关剂量时取代体外放射治疗(EBRT)。因此,BIRS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了另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基于成本的可得性、粒子成像能力和剂量评估的准确性,建议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来进行BIRS的常规检测。现阶段,CT被广泛应用于检测局部进展情况。然而,一些粒子植入的病变周围的不典型强化常与其它病变常无法准确区分,影响了临床对局部进展的识别。到目前为止,文献中关于这些不明确的异常影像学变化的数据很少。
近日,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通过分析HCC瘤周实质的CT表现来实现对局部进展与良性反应之间的鉴别,为临床准确评估病变的治疗效果提供了参考依据。
本项研究对2006年至2018年期间进行粒子植入手术的增强CT图像进行了回顾性评估。对瘤周实质的Hounsfield单位进行了测量和定量评估,并记录、量化了随访期间的分类、转化、后果和血清学指标。采用Pearson χ2检验来分析统计学差异。
在290个病变中的201个(69.3%)观察到RSIPR(161名患者;中位年龄,55岁;范围,26-79岁),而53个病变发生局部进展。局部进展病变的密度远低于RSIPR(P<0.001),前者在门脉期或平衡期没有表现出等/高的密度。进展期病变的环状强化也与RSIPR有很大不同。有RSIPR的病变局部进展率低于无RSIPR的病变(14.9% vs 25.8%;p = 0.03),其剂量也不同(397.2 Gy vs 120.3 Gy,p < 0.001)。
图 a 一个73岁的胆管癌女性患者在切除后出现复发,该患者曾接受粒子植入手术,1个月后表现为I型反应(绿色箭头),并有几个假象(红色星星)。即使在第二次植入后,在最后的随访中(第一次植入后11个月),病变仍然扩大(橙色箭头),表现为三个阶段的单一低密度。 b 一个78岁的直肠癌女性在5个月时在粒子旁边出现了一个新的椭圆形突起(橙色箭头),表现为一个高密度环,围绕着一个低密度
本研究发现,所描述的放射性粒子诱导的瘤周反应的特点与较高的剂量和较低的局部进展率有关。此外,其增强模式与局部进展的增强模式不同,有助于在增强CT上与后者进行鉴别。
原文出处:
Guanyu Chen,Dechao Jiao,Sheng Peng,et al.Peritumoral abnormalities on dynamic-enhanced CT after brachytherapy for hepatic malignancies: local progression or benign changes?DOI:10.1007/s00330-022-09074-x
作者:shaosa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