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药物筛选系统助力神经胶质瘤治疗

2014-09-10 伊文 生物谷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针对儿童神经胶质瘤的药物运输系统,研究人员旨在利用此药物系统来筛选出新型的抗癌药物。 新型的癌症药物往往是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的培养基中对癌细胞实施攻击而筛选出来的,随后研究人员会对动物模型的正常细胞进行对照实验;利用三维培养的人类癌症组织和正常细胞会越来越接近于人类机体的真实状况,然而由于其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针对儿童神经胶质瘤的药物运输系统,研究人员旨在利用此药物系统来筛选出新型的抗癌药物

新型的癌症药物往往是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的培养基中对癌细胞实施攻击而筛选出来的,随后研究人员会对动物模型的正常细胞进行对照实验;利用三维培养的人类癌症组织和正常细胞会越来越接近于人类机体的真实状况,然而由于其价格较高、速度较慢、可重复性较低,因此利用3D模型来进行相关研究变得不太现实。

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其可以使得研究者在3D培养基快速、高效准确地进行药物筛选的测试实验,利用一种特殊包被的多孔板研究者就能够开发出人类癌症和正常脑部干细胞的单一球体培养基;这样预期的疗法就会很快被用于评估其杀灭肿瘤的效率及对发育中的大脑细胞的安全性,药物疗法后研究人员就可以利用三种不同的参数(球体尺寸)来确定细胞的死亡或生长;球体培养基装有一种显微照相机设备,而细胞的生长和死亡都可以通过一种专门的图像分析程序来监测。

研究者Delyan Ivanov教授表示,我们开发的这种平台/系统可以被很多实验室快速使用,其为加速药物运输及开发新型药物来治疗儿童神经胶质瘤提供了巨大的帮助。神经胶质瘤是引发儿童及40岁以下成年人死亡的主要杀手,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每50位死亡者中就有1位因神经胶质瘤而死亡。

原始出处

Ivanov DP1, Parker TL2, Walker DA3, Alexander C1, Ashford MB4, Gellert PR4, Garnett MC1.Multiplexing spheroid volume, resazurin and Acid phosphatase viability assays for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of tumour spheroids and stem cell neurospheres.PLoS One. 2014 Aug 13

作者:伊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ancer Res:miR-204表达丧失与神经胶质瘤的迁移和干细胞样表型密切相关

来自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在国际权威肿瘤学杂志《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Loss of miR-204 expression enhances glioma migration and stem cell like phenotype”的研究论文,证实miR-204表达丧失与神经胶质瘤的迁移和干细胞样表型密切相关。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山大学副校长兼中山医学院院长、“***”特聘教授黎孟枫。主要研究方向为病毒致癌与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分子病毒学与分子肿瘤学。

神经胶质瘤(Glioma)亦称胶质细胞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故亦称神经外胚层肿瘤或神经上皮肿瘤肿瘤。神经胶质瘤是一种致死性癌症,主要特征是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生长、无明确边界、无限增殖并具有高度侵袭性。虽然目前肿瘤综合治疗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但胶质瘤治疗效果仍不理想,预后差,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

当前对于胶质瘤发生的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部分胶质瘤表面同时表达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标志物,表明其分化状态紊乱,

Plos one:低和高恶性神经胶质瘤基因组学机制差异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于军研究员带领其团队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开展合作研究,比较了中国人群中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LGG)和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的基因组变异,找出了肿瘤相关的不同水平的差异,比如核酸序列、基因和富集的代谢通路和细胞生物学功能。该学术论文已于2月22日在PLoS ONE杂志发表,并被Ge

PNAS:北京师范大学发布新型神经胶质瘤分类法

将癌症进行分类可为临床治疗及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指导。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和隆德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基于EGFR和PDGFRA共表达模块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神经胶质瘤分类法。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北京师范大学的樊小龙(Xiaolong Fan)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的江涛(Tao Jia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神

STM:揭示神经胶质瘤患者发生癫痫症的分子机制

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法国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何某些特定脑瘤的患者容易引起机体的癫痫性发作,研究者指出,神经胶质瘤患者的癫痫发作或许和大脑细胞中的氯化物失衡有关,氯化物主要参与特定大脑细胞中神经活动过程。一个病人是否会癫痫发作和其自身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那些脑部肿瘤恶性程度较低的个体往往更容易发生癫痫,因为其脑部肿瘤

中国神经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

一、意义和背景 制订本指南的目的是建立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脑胶质瘤分子检测分析体系,描述最普遍的胶质瘤相关的分子改变、潜在的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从而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并做出治疗选择。对于哪一个(类)患者或者样本需要进行检测,何时检测和如何检测,本指南中也给出了推荐。 临床实践指南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CPG),不同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在特定的临床条件下

PLoS One:三联疗法可增强神经胶质瘤的免疫反应

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Kimmel癌症中心科学家的一项最新报告,他们针对胶质母细胞瘤的一种三联疗法(两种类型的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已显著延长了患脑瘤的小鼠的生存期。 报告显示,与那些仅仅接受两种类型免疫疗法、生存仅为24天的小鼠相比,那些被植入鼠源性胶质母细胞瘤、接受三联疗法后的小鼠平均存活期为67天,甚至有些小鼠存活了100多天,并且当新的癌细胞再次注射到小鼠的皮下时,小鼠已不再长新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