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部分皮肤癌可能起源于毛囊

2019-11-07 佚名 细胞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一些致命的皮肤癌可能是由毛囊干细胞,而非皮肤细胞恶化产生的。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一些致命的皮肤癌可能是由毛囊干细胞,而非皮肤细胞恶化产生的。

毛囊是位于皮肤层内的复杂器官。在这里,未成熟的“色素生成细胞”可能会发生一些遗传突变,进一步受到正常的头发生长信号影响,有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过去的理论认为日光(例如紫外线)是黑色素瘤的主要危险因素。然而目前的研究认为,即使对于正常毛囊来说,其中也会存在触发癌变的因素。

这项新的研究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研究表明,新的“致癌色素细胞”会向上层迁移并从毛囊中移出,进而在附近的表皮组织中发育形成黑色素瘤。

“我们的研究表明,毛囊中的致癌色素细胞是黑色素瘤的真正来源。因此,我们对这种癌症的生物学有了更好的了解,并找到了应对之道的新思路,”文章作者,来自纽约大学医学院和Perlmutter癌症中心皮肤科的Mayumi Ito Suzuki博士说,。

研究结果符合人体发育的基本规律:人类从一个单一的干细胞——受精卵开始,然后成为由数百种细胞类型组成的胎儿。在此过程中,干细胞经历了反复的分裂,和分化,直到最终它们成为能够发挥专门作用的细胞(例如神经,皮肤等)。

然而,干细胞具有变成多种类型细胞的能力,并且可以在它们之间“漂移”。这种灵活性在发育过程中很有用,但在成年人中可能是危险的信号。由于具有这种柔性,研究人员认为,黑色素瘤可能来自若干种类型的干细胞,因此难以治疗且难以追踪其起源。

这项新的研究针对的是分化形成成熟成黑色素细胞的干细胞,成熟的色素细胞能够产生黑色素,后者通过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从而保护皮肤免受DNA损伤。此外,通过吸收某些波长的可见光并反射其他波长,色素细胞“创造”了头发的颜色。

经过一系列步骤,研究小组建立了一种用于研究黑素瘤的新小鼠模型,该模型经过精心设计,使得该团队只能编辑滤泡黑素细胞干细胞中的基因(c-Kit-CreER小鼠)。这项功能使研究人员能够进行遗传操作,而且保证无论如何编辑,都只会使黑色素干细胞及其后代形成黑色素瘤。

作者通过准确追踪干细胞类型,证实黑色素瘤细胞可能来自干细胞,这些细胞会异常地向上移动并从毛囊中移出,进入表皮(皮肤的最外层)。然后,研究小组发现它们在表皮组织分裂,然后进入了真皮层,形成黑色素瘤。

“我们的小鼠模型首次证明毛囊致癌性黑素细胞干细胞可以形成黑素瘤,这有望使其用于识别黑素瘤的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研究作者,博士后研究员Qi Sun博士说。

原始出处:
Qi Sun, Wendy Lee, Yasuaki Mohri, Makoto Takeo, Chae Ho Lim, Xiaowei Xu, Peggy Myung, Radhika P. Atit, M. Mark Taketo, Rana S. Moubarak, Markus Schober, Iman Osman, Denise L. Gay, Dieter Saur, Emi K. Nishimura, Mayumi Ito. A novel mouse model demonstrates that oncogenic melanocyte stem cells engender melanoma resembling human diseas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 (1) DOI: 10.1038/s41467-019-12733-1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英国警示氢氯噻嗪非黑色素瘤皮肤癌风险

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2018年11月14日发布消息,警示含氢氯噻嗪类产品长期使用存在累积的剂量依赖性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风险,建议服用该类产品的患者定期检查和报告任何可疑的皮肤损害或痣,限制阳光和紫外线照射暴露时间,并采取防晒措施。含氢氯噻嗪的药品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以及与心脏病、肝病或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相关的水肿。在英国,氢氯噻嗪仅与其他药物固定剂量组合使用,估计约有28,

欧盟批准赛诺菲的PD-1单抗Libtayo用于治疗皮肤癌

赛诺菲宣布欧盟批准其全人源免疫检查点受体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单抗Libtayo(cemiplimab)用于治疗转移性或局部晚期、不适合进行手术或放射治疗的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成年患者。

JAMA Dermatol:维生素A摄入量与皮肤鳞状细胞癌风险的关系

类视黄醇是维生素A的生物活性形式,其对维持上皮成熟和分化至关重要。合成类视黄醇被用于具有潜在不利影响的高风险人群中的皮肤癌的化学预防。

Nature:第一个证据!共生HPV病毒或可预防皮肤癌

CD45+白细胞(灰色)和CD3+T细胞(黄色)攻击感染了共生乳头瘤病毒的癌细胞(红色)。图片来源:Jonathan L. Messerschmidt北京时间10月31日,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病毒虽作为潜在的癌症制造者而人人避恐不及,但至少有一类生活在我们皮肤上的病毒,即所谓的“低风险”病毒——人类乳头状瘤(HPV),似乎在保护我们免受皮肤癌的侵害。已知免疫系统受到疾病或药物

Brit J Cancer:氢氯噻嗪与皮肤癌风险

由此可见,在亚洲人群中使用氢氯噻嗪似乎对皮肤癌风险是安全的。

Nature:HPV免疫应答可抵御皮肤癌

免疫应答遭到抑制,很有可能增加罹患病毒感染相关的肿瘤的概率。有报道指出,皮肤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简称SCC)与beta型人类乳头瘤病毒(beta human papillomavirus,简称β-HPV)相关,而免疫应答受到抑制的病人,罹患此种肿瘤的概率是健康人群的一百倍以上。但是,学界对于皮肤癌与HPV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