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凝聚” ——2015世界多发性硬化日

2015-05-29 流云 罕见病发展中心

2015年5月27日是第七个“世界多发性硬化日”。今年的主题是“爱,凝聚”,希望用爱凝聚更多力量,关注多发性硬化患者,希望全世界的多发性硬化患者可以获得医疗、工作以及学习等一切社会资源。 世界多发性硬化日(World MS Day)的起源: 世界多发性硬化日(World MS Day)是由国际多发性硬化联盟于2009年5月27日发起,以唤起全世界对多发性硬化症的关注,推动相

2015年5月27日是第七个“世界多发性硬化日”。今年的主题是“爱,凝聚”,希望用爱凝聚更多力量,关注多发性硬化患者,希望全世界的多发性硬化患者可以获得医疗、工作以及学习等一切社会资源。

世界多发性硬化日(World MS Day)的起源

世界多发性硬化日(World MS Day)是由国际多发性硬化联盟于2009年5月27日发起,以唤起全世界对多发性硬化症的关注,推动相关研究和医疗进展,并约定每年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为世界多发性硬化日。

什么是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青、中年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一般在20至40岁,女性发病人数两倍于男性。临床特点是病灶播散广泛,病程中常有缓解复发的神经系统损害症状。该病的病变位于脑部或脊髓。

为什么被称作“多发性”?

我们人体的神经细胞有许多树枝状的神经纤维,这些纤维就像错综复杂的电线一般。多发性硬化症就是因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产生大小不一的块状髓鞘脱失而产生症状。所谓“硬化”指的是这些髓鞘脱失的区域因为组织修复的过程中产生的瘢痕组织而变硬。这些硬块可能会有好几个,随着时间的进展,新的硬块也可能出现,所以称作“多发性”。

患病率差异:

多发性硬化症遍布世界各地,但患病率因地而异,差距悬殊,北美同欧洲地区患病率最高(分别为140/100000 与108/100000),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与东亚地区患病率最低(分别为2.1/100000 与2.2/100000)。

(图片来自MSIF)

MS的类型:

MS主要症状:

临床特征绝大多数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空间和时间多发性。空间多发性是指病变部位的多发,时间多发性是指缓解-复发的病程。少数病例在整个病程中呈现单病灶征象。单相病程多见于以脊髓征象起病的缓慢进展型多发性硬化和临床少见的病势凶险的急性多发性硬化。

(图片来自网络)

多发性硬化症的诊断类型:

在确诊时,85% 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病情为复发缓解型。据计,其中80% 患者可能病情复发,导致出现继发进展型的多发性硬化症4。10% 患者为原发进展型的多发性硬化症,5% 患者病情将不断恶化。就确诊时的不同种类的流行率而言,地区或贫富群体导致的差异并不大。

(图片来自MSIF)

MS的相关检查

脑脊液检查、诱发电位和磁共振成像。

MS的治疗

提高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生活质量十原则:

作者:流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1. 2015-05-31 huaxipanxing

    看看

    0

  2. 2015-05-29 Dr.LV

    希望健康永驻

    0

相关资讯

JCI:血脑屏障的免疫交换或助力多发性硬化症研究

2012年11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州大学的研究者通过获取一些多发性硬化病人多的DNA序列并进行研究,揭示了一种“免疫交换”机制的存在,这种机制可以使得致病细胞在大脑内外互相移动。 从脑脊髓液和血样中获取的细胞名为B细胞,其可以帮助机体清理来自外部的机体感染。当前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