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抗氧化治疗
2021-10-19 August MedSci原创
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发生在动脉壁的复杂慢性疾病。氧化应激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中草药和中药(TCM)可能调节氧化应激。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正在成为对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根据其斑块的位置,它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中风)或外周动脉疾病。以下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长期吸烟、肥胖;还有性别和年龄等非疾病因素可诱发。假设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包括炎症、脂质浸润、氧化应激、血小板功能亢进、免疫功能障碍和剪切应力。氧化应激和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两个主要因素。抗氧化活性不足以减少活性氧 (ROS) 时,后者过多会危及动脉内皮功能并威胁斑块稳定性。
抗氧化剂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仍在探索中。临床研究表明,天然抗氧化剂如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并不能减少心血管事件。ACE 抑制剂、ARB、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可减少 ROS 的产生并提高抗氧化作用。然而,这些药物的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作用的明确证据仍然不足。AGI-1067 是普罗布考的等效抗氧化剂和修饰剂,可在不延长 QTc 间期的情况下减少 PCI 后的再狭窄。在一项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随机双盲安慰剂试验中,AGI-1067 减少了复合次要终点事件,例如所有死亡、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非致命性中风的主要结局。尽管如此,该药物未能充分减少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塞(非致死性)、中风(非致死性)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更有可能导致贫血和出血等不良事件。
中草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中国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根据总结,目前的研究证据表明,中草药、草药活性代谢物和中药制剂在抗氧化介导的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并且这些成分的潜在机制也以更具体的方式阐明,例如通过保护内皮功能、脂质代谢和泡沫细胞形成来防止斑块进展。研究人员为中药抗氧化靶点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和临床验证。这些成分可作为通过管理氧化应激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品。
选择合适的研究模型可以保证中医机理探索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体外模型,包括小鼠或人类细胞系,是探索细胞功能和机制以及基因靶标和药物转运的可行工具。大多数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体外炎症模型使用人源或动物源巨噬细胞系,如鼠白血病细胞系RAW264.7和J774以及人白血病单核细胞系THP-1。在加入佛波醇-12-肉豆蔻酸酯-13-醋酸盐 (PMA)、1α, 25-二羟基维生素 D3 (vD3) 或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 后,THP-1可分化为巨噬细胞。
研究人员通过构建生物学网络模型分析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机制,发现与永生化内皮细胞系相比,HAECs表达了更丰富的机制图谱。由于人和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巨噬细胞受到微环境因素的影响,永生细胞系获得的结果可能与体内数据不同。综述中涉及的实验模型确实可以解释中医通过抗氧化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机制。然而,由于体外和体内模型,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之,从长凳到床边的转换仍然具有挑战性。氧化应激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必须从增强抗氧化酶诱导、抑制ROS生成或阻断后续反应(如抑制炎症过程)的角度开发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或补充剂;所有这些都形成氧化应激的恶性循环。从氧化应激的角度进一步探索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和靶点,将为中草药的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原文:Song L, Zhang J, Lai R, Li Q, Ju J, Xu H.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nd Active Metabolites: Potential Antioxidant Treatments for Atherosclerosis. Front Pharmacol. 2021;12:675999. Published 2021 May 13. doi:10.3389/fphar.2021.675999
作者:Augus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粥样硬化#
74
学习了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