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 J Obstet Gynecol:糖皮质激素能否让早到的天使—超早早超产儿—不折翼?

2018-01-30 王立群 环球医学

本来是十月怀胎,可有些小家伙耐不住寂寞,在子宫里才呆了5个多月,就着急地奔向光明,让脆弱的生命经历惊险和波折,随时面临着早夭的风险。医生常使用产前糖皮质激素暴露来为这些脆弱的超早早产新生儿保驾护航,但其是否真能让“早到的天使”不折翼,仍有争议?

本来是十月怀胎,可有些小家伙耐不住寂寞,在子宫里才呆了5个多月,就着急地奔向光明,让脆弱的生命经历惊险和波折,随时面临着早夭的风险。医生常使用产前糖皮质激素暴露来为这些脆弱的超早早产新生儿保驾护航,但其是否真能让“早到的天使”不折翼,仍有争议?

近期,美国科学家进行了一项meta分析考察了校正胎龄产后36周时,产前糖皮质激素暴露是否与超早早产儿较低的死亡率和肺部疾病的发生率相关。研究结果2018年1月发表在《Am J Obstet Gynecol》。

研究者前瞻性收集了11022例胎龄在22 0/7周~28 6/7周的新生儿的数据进行分析,这些新生儿的出生体重≥401g,且出生日期在2006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之间。

研究者使用调整了产妇变量、婴儿变量、研究中心和时间后的模型,依据产前糖皮质激素的暴露水平对校正胎龄产后36周婴儿的死亡率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与未暴露( 41.5%)相比,暴露于任何产前糖皮质激素的婴儿死亡率较低(22.7%)。

与未暴露相比(41.5%),产前糖皮质激素部分疗程暴露的婴儿死亡率也较低(26.0%)。

按照每妊娠周进行分析,从23~27孕周,与每周均未暴露的婴儿相比,完全疗程产前糖皮质激素暴露的婴儿出院前死亡率较低,部分疗程产前糖皮质激素暴露的婴儿在23、24、26周时具有较低的死亡率。

但在存活的婴儿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没有因产前糖皮质激素暴露而有差异。

与未暴露相比,任何产前糖皮质激素暴露的婴儿因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应用表面活性剂以及采用机械通气的比例较低。

因此作者认为,对于妊娠期在22~28周的超早早产儿,与无糖皮质激素暴露相比,任何完全或部分产前糖皮质激素暴露都与较低死亡率相关,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在两组间并无差异。

过去,胎龄不足28周就结束妊娠,叫做流产,这些孩子出生后会被直接放弃。但随着医学进步,使得28周以前出生的孩子也有希望活下来。

既往胎龄<30周分娩的妊娠期妇女接受产前糖皮质激素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出不确定的新生儿结局,部分原因是样本量小。该项研究证实,产前糖皮质激素暴露确实能让更多的超早早产儿健康活下来,这一结果无疑给之前犹豫要不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产科医生打了一针定心剂。这一研究结果与来自观察性研究的数据一致。

对于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目前研究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即发生率没有显着差异。

原始出处:

Travers CP, Carlo WA, McDonald SA,et al. Mortality and pulmonary outcomes of 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 exposed to antenatal corticosteroids. Am J Obstet Gynecol. 2018 Jan;218(1):130.e1-130.e13. doi: 10.1016/j.ajog.2017.11.554. Epub 2017 Nov 11.

作者:王立群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Ann Rheum Dis:疾病活动性和用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子女出生体重、先兆子痫和早产的影响

SLE患者子女低出生体重和早产的可能性升高,而活动性SLE可能性更高。

Hum reprod update:移植冻胚与鲜胚的利弊对比。

最初的观察性研究和5年前发表的系统综述表明,移植冷冻的胚胎而非新鲜胚胎的产科和围产期预后更好,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育小于孕周以及子痫前期的风险均更低。但近期一些主流研究开始对此发出质疑。Abha Maheshwari等人对最新的系统综述和荟萃Meta分析进行综合,验证上述结论。本研究对进行冻胚和鲜胚移植的单胎妊娠的产科和围产期并发症进行系统评估和积累Meta分析。利用合适的关键词在Medline

Elife:出生时的并发症与大脑持久的化学变化有关

围产期脑损伤(包括海马损伤)会引起啮齿类动物多巴胺功能的持久变化,但是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人类身上,我们还不知道会导致怎么样的后果。

Am J Obstet Gynecol:阿司匹林在预防早产先兆子痫中的获益效应取决于依从性?

2017年12月,发表于《Am J Obstet Gynecol》上的一项研究,考察了依从性对阿司匹林预防早产先兆子痫的获益效果的影响。

JAMA Pediatr:中国30个省,324个地级市,1300342名孕产妇参与研究证实PM1超标可导致早产

研究认为,大气中PM1污染与中国各地的新生儿早产显著相关

JAHA:早产与产妇心血管疾病风险分析!

由此可见,早产与产妇未来心血管不良结局的增加有关,包括冠心病死亡增加2倍。这些发现支持了对早产妇女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