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启敏:医疗大数据的主战场在医院和社区

2017-05-25 谭小玉 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

健康医疗大数据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其发展点应主要集中在医院和社区。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过程中,都会有一些特殊的人物出现,然后以其特有的方式,让整个学科突然加速,甚至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詹启敏院士就是这样的人。

詹启敏院士是著名的分子肿瘤学家,科研成果丰硕,在国内外都极具影响力。詹启敏院士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国家973肿瘤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他对于我国精准医学发展的贡献,以及其在医学领域的探索高度,可能会胜过大部分的精神领袖。

“2017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暨软件产品交流大会”期间,詹启敏院士以《科技创新和大健康背景下的大数据与精准医学》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詹启敏院士在发言中强调,精准医学的主战场在医院和社区,行业参与者要加强和基层医疗机构间的联系。

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此外,《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了健康医疗大数据的五大应用方向:

行业治理:推进健康医疗行业治理大数据应用(医院评价、医院改革、医院管理、医保支付、药品采购、三医联动)

临床科研:推进健康医疗临床和科研大数据应用(临床决策支持、基因芯片与测序、精准医疗、用药研制)

公共卫生:推进公共卫生大数据应用(免疫规划、网络直报、网络化急救、多元监测、信息预警、卫生保健)

融合发展:培育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新业态(网上药店、中医养生、健康管理、医养融合、健康文化、健康环境)

智能设备:研制推广数据化智能设备(人工智能、3D打印、医用机器人、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

从国际上来看,在大健康领域巨大需求驱动和人工智能技术长足发展的助力下,各国纷纷启动健康大数据研究项目,如NIH2013年启动了BD2计划,2007年eMERGE项目启动,哥伦比亚大学成立医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哈佛大学成立医疗大数据研究中心......国际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临床医疗应用(包括个性化辅助诊疗、疾病相关因素分析、疾病风险预测预警等)和卫生管理应用(医疗服务水平评价、公共卫生实时监测、异常支付行为检测等)两个方面。目前,IBM研发的能听懂”医生“问题,并提供最佳诊疗方案的沃森机器人,以及Google研发的能够辨识视觉疾病的机器学习系统DeepMind Health是该领域的创新成果代表。

詹启敏院士强调,精准医学是医学科技发展的必然。精准医学的发展,将对目前临床疾病诊断方式,疾病的分类分型,临床诊疗路径,临床诊疗的规范、指南、标准有革命性的变化,同时推动了一批新型的医学健康产业发展。在公众需求、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组织优势、资源优势、传统医学基础等诸多主客观有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精准医学成为了我国在医学发展中占领国际制高点的历史机遇。

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面临的挑战

作为极具前瞻性的新事物,国内外社会对于医疗大数据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瓶颈问题的关注程度也是相当高的。詹启敏院士指出,目前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所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

1.亟需加强建设保障体系(加强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推进网络可信体系建设、加强健康医疗数据安全保障、加强健康医疗信息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政府领导、多方参与、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创新机制缺乏(科研院校与健康医疗机构结合不够、健康医疗机构与企业结合不够、多学科人才结合不够;缺乏领导型人才成长平台、缺乏应用人才的成长机制;缺乏应用示范引领、缺乏成果推广机制),迫切需求建立多方参与、需求驱动的创新机制与平台。

詹启敏院士指出,要推动全国医疗大健康的发展,医院之间的壁垒是一定要打破的。在未来,一定要通过有效的模式、机制以及政策上的调控,让国家的样本库发挥共享功能,因为生物样本库是我国重要的生物样本资源,“掌握了这个资源,就掌握了医学科技的主动权,占领医学的至高点”。

精准医疗的主战场在医院和社区

精准医疗为健康医疗领域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结构化的数据,成为健康医疗大数据的重要源泉,而大数据技术则为精准医疗数据提供重要的支持,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助力精准医疗的发展,最终实现精准医疗的目的。

詹启敏院士指出,精准医学是医学发展的目标和要求,转化医学是医学发展的模式和机制,精准医学的发展要点主要集中在:1.精准医学主战场是医院和社区; 2.精准医学需要大样本和大数据支撑;3.精准医学发展需要政产学研用的合力;4.精准医学发展埼与监管科学同步发展。

作者:谭小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17-05-27 大爰

    好文章学习并分享!

    0

  2. 2017-05-26 thlabcde

    好东西学习了!

    0

相关资讯

詹启敏院士:没有大数据 我国医疗制度可能成为空话

“如今中国个别医生还很难接受大数据、信息学的概念……”4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说,“如果没有成功的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做支撑,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都可能成为一句空话。”詹启敏的此番表态,恰逢又一个健康医疗大数据专业委员会的诞生。专委会成立 助力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4月8日,旨在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事业的发展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评估和保障专业委员会”(下称专委会)在北京成立

深度:推进肿瘤临床大数据研究应用的需求和挑战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高亦博,讲述推进肿瘤临床大数据研究应用的需求和挑战。

蔡江南:人工智能能否代替医生?

医疗数据和人工智能可推动精准医学的进步,尤其在诊断方面较为突出。

如何推进大数据应用 让中国医学“弯道超车”

中国医疗大数据市场需要厘清现有基础,共享优势,补齐短板,集中优势在各个应用方向纵深发展。

2017 DIA:吴一龙教授:大数据将助力真实世界研究,重在解决潜在“偏倚”

2017年5月21日-24日备受业内瞩目的2017中国国际药物信息大会暨第九届DIA中国年会在上海隆重开幕。本届年会以“恪守临床价值导向,引领药物研发新趋势”为主题,回归“临床价值”这一药物研发本质,夯实新药研发基础,促进高质量的新药开发,切实满足患者的需求。梅斯医学(MedSci)作为特约媒体参加了此次盛会。

2017 DIA:真实世界研究需要大数据的支持

真实世界研究(real world research, RWR)起源于实用性临床试验,最早应用于药物流行病学范围。指在较大的样本量(覆盖具有代表性的更广大受试人群)的基础上,在真实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意愿非随机选择治疗措施,开展长期评价,并注重有意义的结局治疗,在广泛真实医疗过程中评价干预措施的外部有效性和安全性。与传统临床试验不同的是,真实世界的研究不会基于特定的患者群和特定的研究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