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Neurol: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再灌注成功可降低脑水肿风险

2018-01-29 zhangfan MedSci原创

研究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再灌注成功可降低脑水肿风险,成功再灌注与预后改善显著相关

治疗性血管内再灌注对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水肿的效果尚不清楚,近日研究人员对再灌注与脑水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本研究是对在荷兰开展的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进行的事后分析,MR CLEAN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多中心的血管内治疗试验,462名患者参与,通过测量中线位移(MLS)对脑水肿进行回顾性评估,采用术后90天改良Rankin评分评估患者预后。

参与者平均年龄65岁,其中女性占41.8%。成功的再灌注和再通与MLS减少相关 (再灌注OR,0.25;95% CI,0.12-0.53;再通OR,0.34;95% CI,0.21-0.55)。对于无再灌注或再通患者,中线偏移与改良Rankin评分恶化相关(逻辑回归系数分别为30.3%和12.6%)。对于延迟再灌注或阿尔伯塔省脑卒中患者早期CT评分低的患者,MLS导致改良Rankin评分恶化,逻辑回归系数分别为33.3%和64.2%。

研究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再灌注成功可降低脑水肿风险,成功再灌注与预后改善显著相关。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zhangf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Stroke: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静脉溶栓术后出现脑水肿的预测因子!

脑水肿(CED)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尚无可靠的方法来预测在脑梗死后CED进展的指标。本研究为了验证利用基线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预测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术的患者CED进展的可行性,并发表在STROKE上。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流程与规范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等于2015 年发表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从病例选择、治疗方式、围手术期管理等诸多方面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进行了系统要求。但在我国由于各地区的医疗条件和水平存在较大差别,机械取栓设备和技术的推广也存在诸多限制,导致治疗效果的差别比较大。为进一步规范血管内治疗操作中的具体流程,文中进一步总结国内外近年研究结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拟完善一套

Eur Radiol: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再灌注会增加血脑屏障破坏可逆性的几率

介于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对物质通过有选择性阻碍作用的动态界面,由脑的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及其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完整的基膜、周细胞以及星形胶质细胞脚板围成的神经胶质膜构成,其中内皮是血脑屏障的主要结构。本研究旨在发现有无再灌注的情况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脑屏障通透性(BBBP)的早期改变,以及是否BBBP能够预测临床预后,并将结果发表在Eur Radiol上。

2017 AHA/ASA科学声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阿替普酶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治疗和结局

2017年11月,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美国卒中协会(ASA)共同发布了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阿替普酶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治疗和结局的科学声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少见,却是严重并发症,快速诊断并早期纠正凝血障碍仍是主要治疗手段,缺血性卒中需要一步研究保持血脑屏障完整性,而后者立足于抑制基础生化过程。

Stroke:血清半乳凝素-3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高水平的血清半乳凝素-3与卒中发病后死亡或严重残疾的风险增加独立相关,这表明半乳凝素-3可能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具有预测价值。

Stroke:AHA/ASA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阿替普酶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治疗与预后的科学声明

2017年12月Stroke杂志刊登了AHA和ASA的科学声明《急性缺血性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治疗和预后》,现在摘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