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闯过生死关头 武汉医生写诗赞病人火爆朋友圈

2016-10-25 朱娟娟 吕惠 中青在线

图为王潇为患者写下的诗句。“你终于平平安安出院了,你说谢谢我/其实我要谢谢你/谢谢你的坚持和信任/你让我在寒冷的黑夜里感到一丝暖意……”这是最近,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心脏外科中心青年医生王潇在微信里,写给一名危重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的感慨之言。诗句发到朋友圈后,医务同行纷纷转发。一名患儿的父亲看到后说,“生死只是一线间,医生每天都在挽救生命,医患之间,信任为先,医患合力

图为王潇为患者写下的诗句。

“你终于平平安安出院了,你说谢谢我/其实我要谢谢你/谢谢你的坚持和信任/你让我在寒冷的黑夜里感到一丝暖意……”这是最近,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心脏外科中心青年医生王潇在微信里,写给一名危重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的感慨之言。

诗句发到朋友圈后,医务同行纷纷转发。一名患儿的父亲看到后说,“生死只是一线间,医生每天都在挽救生命,医患之间,信任为先,医患合力,才能击退共同的敌人——病魔。”

事情要从今年中秋节前夕说起。48岁的陈先生(记者注:上述诗中提到的患者)是汕头人,睡觉时,一阵剧痛袭来,胸口和背后像被撕开了一样,无法忍受。家人几经周折,将其转至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心脏外科进行紧急救治。

原来,陈先生的疼痛是由高血压引起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导致大血管破裂。“典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的胸背部撕裂样疼痛,严重的甚至突然死亡,一月内的死亡率高达90%,手术是唯一希望!”王潇介绍。

9月13日20时,在刚刚完成一台持续了11小时的手术、休息了一小时后,王潇和他的团队再次走进手术室,为陈先生实施大血管手术。

手术室内,开胸,游离血管,建体外循环,切除病变血管,置换人工血管,吻合,止血,关胸……每一步都至关重要,“这类手术是心血管外科中技术难度最大的手术,涉及重要脏器多,出血严重,死亡率高,被称为‘浴血奋战’。患者要闯过术后出血、神经系统恢复、其他脏器功能恢复及感染好几个关口,才能化险为夷。”王潇说。

“一般这个手术10小时可完成,但在我们用12个小时完成手术时,陈先生突然出现大出血,”王潇立即用手按压出血处,“大滴大滴的汗水冒出额头,气都憋着几口才敢出。按到后来手都麻了,整整9个小时的止血”,王潇坦言,由于持续工作,自己当时处在身体和精神崩溃的边缘。正当大家束手无策时,奇迹出现,流血处逐渐止血了。

图为王潇团队在为陈先生手术。匡晓芸 摄

等到陈先生出手术室,已是9月14日下午5点了。也就是说,手术共经历了21个小时。

回忆为陈先生止住血的那一刻,王潇感到了一股自豪。他说,陈先生有两个不到10岁的孩子,是家里的顶梁柱。“我就在心底想,救了一条命,少了一个家庭的悲伤”。走出手术室时,40多名家属守在门外,一一和他握手表示感谢。

“陈先生是我治疗过的病人中意志非常坚强的一位,”王潇回忆说,“陈先生有痰卡着,我们让他咳嗽吐出来避免发炎影响恢复,陈先生硬是忍着疼配合”。不仅如此,每当病情不稳定,陈先生还鼓励医生:“医生我相信你们”。王潇说,正是这一句句的“相信”和“鼓励”以及陈先生顽强的生命力,让团队持续不断往下坚持。

“你若不愿离去,我又怎敢放弃。”因为感触太深,王潇才亲自写出了这首诗。

36岁的王潇,作为医院的骨干医生,今年春节后,受委派前往广东汕头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帮助当地提高心脏病诊治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仅主动脉夹层每年新发病例20万,其中98%的病人因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或死亡或随时面临死亡,而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的高危人群。受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习惯等影响,高血压发病已趋向年轻化,30-40岁的年轻患者也很常见。

作者:朱娟娟 吕惠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6-10-26 䖝二

    漂亮

    0

  2. 2016-10-25 贾莹

    大赞大赞?

    0

  3. 2016-10-25 乐奕11

    大赞

    0

相关资讯

带熟人看病,会给医生带来哪些风险?

导读:有个医生熟人是好事,但不是拿来这么坑的!医生带熟人看病,最后双双反目,医生被投诉的例子还真是屡见不鲜。最近,各大媒体都在报(zao)道(yao)一条新闻:37岁孕妇待产羊水破裂,医生说“等我上班了再生”,结果宝宝不幸死亡。当事医生被媒体痛斥患上了“职业麻木症”,忘记救死扶伤天职,割裂医患关系......所谓口诛笔伐,大张挞伐估计也不过如此。巧的是,孕妇和当事医生还是远方亲戚,也就是我们所谓的

受不了急诊室暴力 医生改行卖盐酥鸡

据台媒报道,医师脱下白袍转行卖盐酥鸡!55岁的急诊医师施教贤放弃30万元(新台币,下同)月薪,改行开盐酥鸡专卖店,虽目前月收入只5万元,仅当医师的六分之一,且每天炸鸡忙得满头大汗,他却乐在其中:“一点也不觉得苦,因为这是我人生的创业梦想!”施教贤出身医师世家,曾在多家医院急诊室担任医师,三年前有感医患关系恶化,言语和肢体暴力增多,令他“很心寒”,萌生退意。喜欢吃盐酥鸡的施教贤,遂辞去鹿港基督教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