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急性心肌梗死后低射血分数患者的植入式心脏除颤器的使用

2015-06-27 崔倩 译 MedSci原创

背景: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不推荐在心肌梗死(MI)后40天内使用;因此,ICD可能不会在MI后护理过程中被考虑。    意义:为了检测ICD植入率和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和低射血分数(EF)的相关性。    方法:该回顾性观察研究包括MI后有35%或更低的EF的医疗保险受益人,他们在2007年和2010年间美国441家医院进行

背景: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不推荐在心肌梗死(MI)后40天内使用;因此,ICD可能不会在MI后护理过程中被考虑。
    
意义:为了检测ICD植入率和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和低射血分数(EF)的相关性。
    
方法:该回顾性观察研究包括MI后有35%或更低的EF的医疗保险受益人,他们在2007年和2010年间美国441家医院进行治疗,并排除了既往有ICD植入治疗的患者。随访至2010年12月的数据可用。对MI 1年内有ICD植入与MI 1年内没有植入ICD进行了比较。主要结果为出院1年内接受ICD患者的特点,以及和接受ICD移植相关的2年内死亡率。
    
结果:在10318例有35%或更低的EF的MI患者中,累计1年期植入ICD率为8.1%(95%Cl,7.6%-8.7%;n=785)。相对于在出院一年内没有接受ICD的患者,ICD植入的患者更可能有事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31% vs 20%;调整后的危险比(HR),1.49;95%Cl,1.26-1.78),更高的肌钙蛋白水平峰值(中位数,正常上限85 vs 51倍;调整后的HR,每10倍增长为1.02;95%Cl,1.01-1.03),住院时心源性休克(13% vs 8%;调整后HR,1.57;95%Cl,1.25-1.97),出院2周内心脏病发作(30% vs 20%后,调整HR,1.64;95%Cl,1.37-1.95)。ICD植入与较低的2年死亡率相关(每100名患者中有15.3例事件[838病人年中有128例死亡] vs 每100病人年中有26.4例事件[11479病人年中有3033例死亡];调整后的HR,0.64;95%Cl,0.53-0.78)。
    
结论:在这项从2007-2010年老年MI患者的大型注册研究中,只有不到1/10的符合条件的低EF患者MI后1年内接受ICD,虽然植入ICD与较低的风险调整后的2年死亡率相关。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以证据为基础的方法来增加中符合条件的患者植入ICD。

原始出处:

Sean D. Pokorney, MD, MBA1,2; Amy L. Miller, MD, PhD3; Anita Y. Chen, MS2; Laine Thomas, PhD2; Gregg C. Fonarow, MD4; James A. de Lemos, MD5; Sana M. Al-Khatib, MD, MHS1,2; Eric D. Peterson, MD, MPH1,2; Tracy Y. Wang, MD, MHS, MSc1,2,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Use Among Medicare Patients With Low Ejection Fraction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A, 2015.6.23

作者:崔倩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irculation:急性心梗后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对左室功能无改善

冠脉内注射自体骨髓单核细胞(BM-MNC)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左室(LV)重构。目前冠脉内注射BM-MNC的最佳时机目前仍有争议,而这方面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较少。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的Daniel Sürder博士等研究人员进行了一多中心前瞻性研究——SWISS-AMI研究(Swiss Multicenter Intracoronary Stem Cells Study in Acute M

Eur Heart J:研究发现多个因素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缺血后处理诱导的心肌保护效应

及时恢复冠脉灌注是ST段升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最有效的治疗策略,可以减少梗死面积,改善预后。然而,缺血心肌的再灌注本身会对心脏造成再灌注损伤。临床上需要寻找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方法。缺血后处理可以预防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内皮功能障碍。中国医学科学院一研究小组采用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方法,结果显示影响ST段升高的心肌梗死病人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缺血后处理的潜在因素有支架置入术、性别、年龄等因素。

Int J Cardiol:低温和NO2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风险

研究要点: 1.香港中文大学William B. Goggins等人对香港、台湾和高雄三个城市温度和空气污染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联系做了研究。 2.结果发现,香港、台湾和高雄三个城市温度降低和NO2水平升高都会增加急性心肌梗死风险。 3.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心脏病学杂志》。【原文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与温度以及空气污染之间联系的

张抒扬:急性心肌梗死的血糖控制,要避免“过山车”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应激状态致内环境的激烈变化、血液动力学改变以及患者饮食规律、活动量变化,血糖水平往往会出现显著改变。虽然有证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血糖控制不佳提示预后不良,但有关心肌梗死急性期血糖控制能否获益还存在较多争议,如急性期是否需要胰岛素强化降糖等。但有一点已达成共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是急性心肌梗死,还是稳定性心绞痛,严格血糖控制的获益小于严格降压、强化调脂。 心肌梗死患者入院

EHJ:心血管2013年度进展之急性冠脉综合征

一、病理生理学 1. 肥胖悖论 尽管肥胖已心血管事件的公认危险因素,但最近几项研究都提出“肥胖悖论”。“肥胖悖论”是指肥胖人群与瘦人相比,心血管疾病预后结局更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Angera等人提取了SCAAR研究中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64436名患者的数据,结果显示,体重指数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呈U形。 这些数据表明肥胖可带来相关的保护机制,

年轻冠心病:病变支数虽少,但多为急性且在重要部位

近年来冠心病的年轻化趋势明显。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杨伟宪等进行的研究发现,年轻人患冠心病时,常表现为急性事件;虽以单支病变为主,但近半数患者累及前降支(图1)。因此,得冠心病的年轻人,死亡风险更高。 图1年轻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前降支病变比例 研究者还发现,年轻人发生冠心病,以男性多见,且多伴有超重、吸烟、脂代谢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另外,反应炎性水平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也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