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Stem Cell:利用人类脂肪细胞的遗传特性来预测不同患者对糖尿病药物的反应

2019-01-13 佚名 细胞

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 TZDs)药物能通过靶向作用受体蛋白的活性来逆转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耐受性,然而由于存在一系列副作用导致该药物在临床中使用受限,包括体重增加、水肿和高胆固醇等。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Stem 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利用来自人类干细胞衍生的脂肪细胞的遗传突变就能预测TZD类药物—罗格列

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 TZDs)药物能通过靶向作用受体蛋白的活性来逆转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耐受性,然而由于存在一系列副作用导致该药物在临床中使用受限,包括体重增加、水肿和高胆固醇等。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Stem 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利用来自人类干细胞衍生的脂肪细胞的遗传突变就能预测TZD类药物—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的使用是否会出现增加个体机体胆固醇水平等副作用。

医学博士Mitchell Lazar指出,如今肥胖在全球已经达到了流行的程度,而且其也是诱发2型糖尿病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因此我们就需要采取措施来理解患者机体如何对疗法产生反应;研究者发现,遗传突变或会影响PPAR受体蛋白与脂肪细胞中基因组DNA的相互作用,这就能够帮助确定个体机体对抗糖尿病药物的反应,同时对于开发糖尿病个体化疗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PPAR受体蛋白对于脂肪细胞成熟至关重要,同时其也是TZDs药物的作用靶点;通过对患者机体脂肪细胞的基因组进行研究,研究者发现,一种遗传突变或许就能帮助预测药物罗格列酮是否会增加ABCA1基因的表达,ABCA1基因能调节机体胆固醇的水平,这种突变似乎并不会出现在ABCA1基因的蛋白质编码区域,但却会出现在调节ABCA1基因表达水平的特殊分子的编码区域,文章中,研究者阐明了遗传突变和ABCA1基因表达水平增加的一种因果关联。

研究者通过对来自中国上海的84名患者进行研究后,证实了上述遗传突变能够帮助预测罗格列酮是否会增加机体胆固醇的水平,由于TZDs的整体效应能够被许多基因所控制,研究者表示,单一的遗传突变或能预测药物对基因表达和代谢生理学通路的影响效应。Lazar说道,理解驱动机体对TZDs产生不同反应的分子机制对于后期开发治疗2型糖尿病的个体化和精准化疗法至关重要,医生们都需要检测这种突变并选择罗格列酮疗法来帮助预测该药物是否会增加糖尿病患者机体的血清胆固醇水平。

最后研究者表示,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TZDs,而且能够更广泛地适用于其它对基因组非编码区域作用的药物,包括针对类固醇激素受体的药物等;后期研究人员希望通过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来帮助预测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从而为开发个体化新型药物疗法提供新的思路。

原始出处: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吕朝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用于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比较效果证据

在5月10日下午举行的2014北大糖尿病论坛“口服降糖药物的中国证据-经典药物”专场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吕朝晖教授介绍了”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用于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比较效果证据“。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吕朝晖教授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是20世纪80年代发现有降低血糖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改善糖代谢作用的化合物。包括一系列具有2.4-噻唑烷二酮结构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不同

Medscape:磺脲类药物或可增加骨折风险

一项大型数据库分析研究发现,与二甲双胍相比,噻唑烷二酮类(TZDs)和磺脲类降血糖药物都可增加骨折风险。Inovalon公司的研究员,Sandhya Mehta教授在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14年科学年会上进行口头报告时称,这项观察性研究证实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增加骨折风险,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但是,该研究是第一项在多种降血糖药物中比较骨折风险的研究,并且首次提出磺脲类药物可能增加骨折。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