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Neurol:视神经变性与痴呆的相关性研究

2018-06-26 zhangfan MedSci原创

研究发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薄导致痴呆以及阿尔兹海默风险增加,视网膜神经变性可作为痴呆的临床前生物标志物

视网膜结构可能反映老年人群的认知情况,近日研究人员就视网膜内层厚度与痴呆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

2007-12年间,45岁以上基线无中风、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青光眼、黄斑变性、视网膜病变、近远视、视盘病人群接受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以测量视网膜层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和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随访至2015年。研究的主要终点是视网膜层厚度每降低1个SD导致的痴呆风险。

3289名参与者,平均年龄68.9岁,女性占57%,其中41人(1.2%)基线痴呆。研究发现基线GC-IPL较薄人群的痴呆风险增加,GC-IPL每减少1SD的痴呆风险为1.37,但基线RNFL与基线痴呆无关。在14674个随访年中,总计86人发展为痴呆(2.6%),其中68人患AD,基线较薄的RNFL增加后继痴呆风险,RNFL每减少1个SD的痴呆风险为1.44,AD风险为1.43,基线GC-IPL与后继痴呆风险无关。

研究发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薄导致痴呆以及阿尔兹海默风险增加,视网膜神经变性可作为痴呆的临床前生物标志物。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zhangf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六):阿尔茨海默病痴呆前阶段

近年来,来自携带遗传风险的人群和临床认知正常的老年人的荟萃证据表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发生是一个连续的病理过程,这一进程在临床诊断为痴呆的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由于针对AD痴呆期的新药临床试验屡屡失败,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AD研究的重点应该转移到AD痴呆前阶段。 、

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八):快速进展性痴呆的诊断

快速进展性痴呆(RPD)是一类进展快速的痴呆综合征,是指痴呆症状出现后在数周至数月内快速进展病因主要为非神经变性类疾病,包括感染、自身免疫性、血管性、中毒、代谢性、肿瘤等。神经变性疾病通常表现为慢性进展病程,极少数也可表现为急性、进展性或波动性病程,常在感染、内环境紊乱等诱因下发生:.1RPD病因众多,临床表现复杂,不同的病因可对应截然不同的疗效和预后。少数病因可治且预后良好,多数病因为部分可治,

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九):中国记忆障碍门诊建立规范

记忆门诊是一种新型化专病化管理的医疗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整合临床、神经心理、影像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等医疗资源,规范认知障碍疾病的诊治流程和水平,对于痴呆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Neurology:认知正常人群痴呆风险与认知能力评估、脑脊液标志物及脑神经血管负担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痴呆风险高的健康人群其执行控制操作,视觉感知与建构能力下降,其下降程度与APOE基因型、脑白质病变以及阿尔兹海默标志物相关

Eur Heart J:收缩压与痴呆的关系!

由此可见,50岁时收缩压超过130mmHg,低于传统的高血压定义超过140mmHg,与患痴呆的风险增加有关;在这些人中,这种过度的风险与CVD无关。

Eur Heart J:50岁时收缩压超过130mmHg,痴呆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先前的研究已经认定高血压是能导致渐进性器官损伤的慢性疾病。另有研究发现,大多数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痴呆与遗传无关,而与长期受血管病风险因素影响有关。本周公布的两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年人血压较高与包括痴呆在内的神经损伤风险较大有关联。欧洲的研究人员称,血压较高的人(包括低于高血压标准的人)患痴呆的风险会增加。意大利的研究人员在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中成功证明了血压较高对神经的损伤,这可能尚属首次。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