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神经鞘瘤囊性变1例

2019-01-15 龚光辉 刘金辉 龚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女性,61岁,因发现左侧耳后逐渐增大包块10年入院。10年前,发现左侧耳后包块,约黄豆大小,质地偏硬,无压痛,可活动,皮肤无红肿、破溃,无其他不适,未引起重视,未予诊治,但包块进行性增大,至就诊时约鸽蛋大小,有压痛,余无其他不适。既往体健,家族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左侧耳后见约3.5 cm×2 cm大小包块,质地稍硬,有压痛,边界清楚,可活动,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与四周无粘连。

1.病例资料
 
女性,61岁,因发现左侧耳后逐渐增大包块10年入院。10年前,发现左侧耳后包块,约黄豆大小,质地偏硬,无压痛,可活动,皮肤无红肿、破溃,无其他不适,未引起重视,未予诊治,但包块进行性增大,至就诊时约鸽蛋大小,有压痛,余无其他不适。既往体健,家族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左侧耳后见约3.5 cm×2 cm大小包块,质地稍硬,有压痛,边界清楚,可活动,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与四周无粘连。
 
超声检查示表皮样囊肿可能(图1A、1B)。胸部X线、心电图无异常。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及大小便检查无异常。术前诊断:左侧耳后包块:表皮样囊肿可能?手术完整切除包块,术后病理结果示左侧颞部神经鞘瘤囊性变(图1C、1D)。术后随访6个月未复发。
 




图1 头皮神经鞘瘤囊性变术前影像及术后病理表现A.术前超声检查,示皮下软组织内探及一低回声结节,边界清,内回声均匀;B.术前超声CDFI,未见血流信号;C.术后病理,HE染色,×100;D.术后病理,HE染色,×200
 
2.讨论
 
神经鞘瘤男性发病略高于女性,是非遗传性疾病,各个年龄段都可发病,20~50岁多见。主要表现为散在的丘疹、结节、斑块,沿外周神经或颅神经走形分布,常见为单发皮下结节,可隆起于皮面,质地中等,界限清楚,部分触之有条索状改变,生长缓慢,属良性病变,恶变少见,一旦恶变常包含皮样的血管肉瘤改变。好发于四肢、额部、头皮及腹部,常无自觉症状,但累及周围神经组织时可伴有疼痛及压痛;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时,可导感觉和运动障碍症状。
 
组织病理分致密型(AntoniA型)和网状型(AntoniB型)。致密型神经鞘细胞呈梭状,排列紧密,互相交织呈漩涡状或栅栏状,胞核呈杆状,多呈栅状排列,栅行之间隔以无核区,谓之Verocay小体,为该肿瘤常见特征。网状型,细胞较小,呈星状或多角状,排列疏松,无一定方向,间质有明显水肿,常形成微小囊腔,坏死常见,血管丰富。
 
本病常与神经纤维瘤病、皮样囊肿、脂肪瘤、皮脂腺腺瘤等疾病相鉴别。本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原始出处:

龚光辉,刘金辉,龚明,樊丹.头皮神经鞘瘤囊性变1例[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8(01):64.

作者:龚光辉 刘金辉 龚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9-01-15 一天没事干

    很好的学习机会

    0

相关资讯

头皮较其他部位黑色素瘤预后更差

       最新研究显示,头皮恶性黑色素瘤的行为特征与其他身体部位发源的黑色素瘤不同,并且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低于其他头颈部黑色素瘤。 Dr. Junko Ozao-Choy          加州圣塔莫妮卡市John Wayne肿瘤研究所的研究员Junko Ozao-Choy博士及

4岁女童头皮惊现米粒大小异物 原来是被这个来者不善的虫子咬了

4岁女童,夏季在草地上玩耍后发现头皮一小米粒大小的异物,褐黑色,无自觉症状。谁知异物逐渐增大,至医院就诊,诊断“蜱叮咬”,建议至外科局部切除治疗,患者家属不同意,回家用艾草烟熏治疗无效,异物增大至绿豆大小,伴轻微瘙痒及疼痛,再次就诊。蜱又名扁虱,分软蜱和硬蜱两类,是节肢动物。一旦咬伤,要及时到医院取出完整的虫体,避免虫媒传染病。

阿维A治疗头皮鳞状细胞癌1例

患者女, 62 岁,毛发脱落 40 余年,头皮多发性 溃疡、斑块2 年。患者40 余年前因眉毛、头发脱落, 躯干、四肢散在红斑、丘疹,皮肤浅感觉丧失,周围神 经粗大,皮损涂片抗酸染色阳性,诊断为瘤型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