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美国真实世界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大数据来了

2019-08-19 杨中华 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

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对于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采取血管内再灌注治疗优于内科治疗。几项研究提示获益具有时间依赖性,越早治疗获益越大。关于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现有数据受到了精确度和代表性的限制。随机对照试验汇总分析的样本量也不大,5项试验中仅纳入了536例血管内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因此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不一定能够直接推广到常规临床实践


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对于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采取血管内再灌注治疗优于内科治疗。几项研究提示获益具有时间依赖性,越早治疗获益越大。关于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现有数据受到了精确度和代表性的限制。随机对照试验汇总分析的样本量也不大,5项试验中仅纳入了536例血管内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因此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不一定能够直接推广到常规临床实践中。观察性研究也受到效能的限制,无法精确反映时间效应。

2019年7月来自美国的Reza Jahan等利用美国国家跟着卒中指南走(GWTG-Stroke)的数据,探讨了血管内-再灌注治疗的时间与预后之间的关系。

共6756例患者,平均年龄69.5岁,51.2%为女性,治疗前平均 NIHSS 评分为17(IQR 12-22)分。发作到穿刺平均时间为230min(IQR 170-305),进门到动脉穿刺时间为87min(IQR 62-116),mTICI 2b-3占85.9%。

sICH 占 6.7%,在院死亡/出院到临终关怀医院(hospice discharge)占19.6%。出院时,不卧床自理占36.9%,mRS 0-2占23%。

在从发作到穿刺的校正分析中,30min 到270min 比271min 到480min 的时间-预后相关性更加陡峭非线性;在30min 到270min 时间窗内,以15min 为增量从发作到穿刺的时间越快,出院时达到独立步行的可能性越大,在院死亡率/出院到临终关怀医院的比例越低,sICH 的几率越小。进门到动脉穿刺的时间也与预后改善有着类似的关系,包括在30min 到120min 的时间窗,出院回家的可能性更高,在于死亡率/出院到临终关怀医院的的比例更低(按照15min 的增量计算)。

最终作者认为对于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常规实践中血管内再灌注治疗的时间越短,功能预后越好。

作者:杨中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9-08-20 健健

    卒中虽然是临床上常见病,溶栓,取栓等血管内治疗也很成熟,但是仍然有很多未知问题有待认知!

    0

相关资讯

JAMA Neurol:日本研究称,血压降至<130/80 mmHg,可使卒中复发风险降低22%

如果你已经发生过一次中风,那么你患另一次中风的风险要高得多。

JAMA Netw Open:“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压研究”全新分析:高血压患者中风后尽早启动降压有获益

近年来,对于急性缺血性中风发作后降压治疗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大多数临床研究得出了中性的结果。

Stroke:维生素D状况与卒中风险

在这个基于人群的队列中,研究人员发现维生素D与卒中患病率之间存在关联。只有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与卒中发生有关。这表明较低的维生素D水平不会导致更高的卒中风险。

Lancet Neurol:颅外椎动脉支架有获益的证据吗?

后循环卒中大约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20%,其中1/4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为椎动脉或基底动脉狭窄。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与卒中复发风险增加有关,特别是症状发作前几周。有人认为椎动脉支架能够降低这种风险。过去8年中,几项试验探讨了这个问题,虽然所有试验基本都是2期试验,样本量不足难以确定是否支架优于内科治疗。

Stroke:登顾东风院士团队国人脑卒中风险精准预测方程:优于弗明翰模型

脑卒中是国人致死致残首位原因,有研究显示,国人脑卒中发病风险全球最高。那么,我们如何比较精确评估自己的脑卒中发病风险?

25岁女子突然手麻,这个决定救了她一命!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脑中风,已经成为我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25岁的小L没想到,这种普通人眼里的“老人才会中招的病”,竟发生在了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