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Radiol: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再灌注会增加血脑屏障破坏可逆性的几率

2017-09-04 shaosai MedSci原创

介于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对物质通过有选择性阻碍作用的动态界面,由脑的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及其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完整的基膜、周细胞以及星形胶质细胞脚板围成的神经胶质膜构成,其中内皮是血脑屏障的主要结构。本研究旨在发现有无再灌注的情况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脑屏障通透性(BBBP)的早期改变,以及是否BBBP能够预测临床预后,并将结果发表在Eur Radiol上。

介于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对物质通过有选择性阻碍作用的动态界面,由脑的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及其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完整的基膜、周细胞以及星形胶质细胞脚板围成的神经胶质膜构成,其中内皮是血脑屏障的主要结构。本研究旨在发现有无再灌注的情况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脑屏障通透性(BBBP)的早期改变,以及是否BBBP能够预测临床预后,并将结果发表在Eur Radiol上。

本研究纳入了AIS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后的CTP图像资料。在低灌注区(rPS hypo-i)、无低灌注区(rPSnonhypo-i)和对侧相应区域(rPS hypo-c and rPS nonhypo-c)测量相对表面通透性(rPS)。利用ANOVA方法分析rPS的变化。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不利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结果为,该分析共纳入了56例患者,中位年龄为76(IQR62-81)岁,女性28例(50%)。在入院到治疗24后,rPS hypo-i、rPS nonhypo-i 和rPS hypo-c明显下降。在再灌注组rPS hypo-i rPS hypo-c要明显大于非再灌注组。在随访中rPS hypo-i 可作为临床不利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OR 1.131; 95% CI 1.018-1.256; P = 0.022)。

本研究表明,早期AIS BBB的破坏是可逆的,尤其是存在有效的再灌注时。

在治疗24小时后,BBBP升高可以作为预测临床不利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原始出处:

Liu C, Zhang S, Yan S, et al,Reperfusion facilitates reversible disruption of the human blood-brain barrier following acute ischaemic stroke. Eur Radiol. 2017.DOI: 10.1007/s00330-017-5025-3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shaosa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Stroke: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无创通气校正治疗效果如何?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中,NIVC似乎具有更大的短期神经功能改善。这一发现值得在足够效能、假手术对照的随机临床试验中进一步研究。

J Stroke: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在急性再灌注治疗前血压与柔脑膜动脉侧支循环状态的相关性

柔脑膜侧支循环在急性动脉闭塞的患者中维持这血液供应,但其作用在不同动脉血压(ABP)的个体间是有差异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BP和由CT灌注评估的侧支循环之间的相关性,并将结果发表在J Stroke上。

Am J Neuroradiol: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CT显示血栓的价值。

血栓CT的典型征象有助于对于动脉内治疗患者的选择。本研究旨在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栓CT征象和预后及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并将结果发表在Am J Neuroradiol上。

Stroke: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发生脑水肿的预测因素

脑水肿(CED)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严重并发症。脑梗死后发生CED的相关预测因素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Stroke上的研究旨在确定哪些基线临床和放射学参数能够预测使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发生CED。研究者们在静脉溶栓成像扫描中使用了3度严重程度(不严重的CED 1和最严重的CED 3)的CED分类。在2002年至2011年期间,研究者们共从SITS国际注册中心(安全执行中风治疗)中记

Stroke: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静脉溶栓术后出现脑水肿的预测因子!

脑水肿(CED)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尚无可靠的方法来预测在脑梗死后CED进展的指标。本研究为了验证利用基线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预测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术的患者CED进展的可行性,并发表在STROKE上。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流程与规范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等于2015 年发表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从病例选择、治疗方式、围手术期管理等诸多方面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进行了系统要求。但在我国由于各地区的医疗条件和水平存在较大差别,机械取栓设备和技术的推广也存在诸多限制,导致治疗效果的差别比较大。为进一步规范血管内治疗操作中的具体流程,文中进一步总结国内外近年研究结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拟完善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