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源性休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

2018-11-12 xing.T MedSci原创

由此可见,IABP对6年长期随访的全因死亡率没有影响。死亡率仍然非常高,尽管当前采用血运重建治疗,仍有三分之二的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

尽管IABP-SHOCK II试验(主动脉球囊在心源性休克中作用试验II)得出的中性结果随后在国际指南中有所降级,但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心源性休克中的作用仍然是一个激烈争论的话题。到目前为止,缺乏关于IABP对心源性休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长期临床结局影响的随机数据。此外,实践治疗中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一般长期结局只有有限的证据可用。

近日,血管领域权威杂志Circulation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IABP-SHOCK II试验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分组试验。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600名心源性休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接受了早期血运重建,随机分为IABP组和对照组。

自随机化后,长期随访时间为6.2年(四分位间距5.6-6.7)。研究人员对600名患者中的591名患者(98.5%)进行了随访。IABP组和对照组的死亡率没有差异(66.3% vs. 67.0%;相对风险为0.99; 95%CI为0.88-1.11; P=0.98)。复发性心肌梗死卒中、再次血运重建或因心脏原因再入院在两组间也没有差异(所有P>0.05)。通过EuroQol 5D调查问卷和纽约心功能等级评估的幸存者的生活质量在各组之间没有差异。

由此可见,IABP对6年长期随访的全因死亡率没有影响。死亡率仍然非常高,尽管当前采用血运重建治疗,仍有三分之二的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

原始出处:

Holger Thiele,et al.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n Cardiogenic Shock Complicat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Long-Term 6-Year Outcome of the Randomized IABP-SHOCK II Trial. Circulation. 2018.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8.038201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Heart:IABP可改善高危再灌注治疗患者远期生存

中国和美国一项联合荟萃分析表明,在接受高危再灌注治疗的患者中,辅助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可改善远期生存率。论文于7月25日在线发表于《心脏》(Heart)。 研究者对Pubmed、Cochrane图书馆和Clinicaltrials.gov数据库进行了检索,并纳入了在高危再灌注治疗患者中对比IABP和非IABP的随机临床事件。主要转归指标为早期(30天)和远期(≥6个月)死亡率。 结

ESC2015:ACS合并心原性休克的患者启动IABP治疗的时机与死亡率的关系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2015)专题报道 背景 根据文献资料,急性冠脉综合证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常规应用IABP治疗是有争议的。然而,当前的研究还没有专门对PCI术后发生心原性休克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因此IABP治疗仅作为一种补救性治疗手段,往往用于PCI后的某个时间。 目的 探讨IABP治疗启动的时机是否会影响到患者住院期间、30天及1年的死亡率。 方法

中国循环杂志:这些高危患者搭桥术前或需应用IABP

对于手术危险较高的搭桥患者,围手术期常需主动脉内球囊反博(IABP)进行辅助支持。近期阜外医院王现强、王巍、王跃堂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对于高危搭桥患者,术前置入IABP优化短期预后,而再次置入IABP是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其中高危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为:(1)≥3支冠脉显著狭窄;(2)冠脉左主干显著狭窄;(3)LVEF<0.4,或NYHA分级III 级或者IV 级;(4)急性心肌梗死或者药物

CHC2017:搭桥术后 IABP 护理专家共识发布

为进一步规范搭桥(CABG)术后置入IABP的护理工作,我国首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护理专家共识》在中国心脏大会期间的护理论坛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