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依西美坦或为年轻乳腺癌患者的新选择

2015-01-23 Alexa 医学论坛网

对于已接受卵巢功能抑制治疗的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乳腺癌患者来言,依西美坦辅助化疗较他莫昔芬比或更能提高预后。 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绝经前女性都会接受至少5-10年他莫昔芬的治疗。但是卵巢功能抑制(OFS)治疗联合他莫昔芬或芳香酶抑制剂(AI)治疗,二者的复发率、生存率孰优孰劣尚不得知。 研究者们开展了2项随机的Ⅲ期临床试验(TEXT试验 和 SOFT试验),对比卵巢OFS联合

对于已接受卵巢功能抑制治疗的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乳腺癌患者来言,依西美坦辅助化疗较他莫昔芬比或更能提高预后。

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绝经前女性都会接受至少5-10年他莫昔芬的治疗。但是卵巢功能抑制(OFS)治疗联合他莫昔芬或芳香酶抑制剂(AI)治疗,二者的复发率、生存率孰优孰劣尚不得知。

研究者们开展了2项随机的Ⅲ期临床试验(TEXT试验 和 SOFT试验),对比卵巢OFS联合他莫昔芬或AI(依西美坦)的疗效。研究共招募4690名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绝经前女性(中位年龄43岁,42%淋巴结阳性;57%已接受辅助化疗)。中位随访时间是68个月。

研究显示,依西美坦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显著高于他莫昔芬组(91.1%vs87.3%;疾病复发、转移和死亡的风险比为0.72;P≤0.001)。依西美坦的5年治愈率亦更高(92.8%vs88.8%;复发的风险比为0.66;P≤0.001)。两组的总生存期近似。

点评:

研究结果显示OFS+依西美坦或为年轻的激素敏感乳腺癌患者的另一个选择。显然,此试验AI(+OFS)组的优势与大型试验中他莫昔芬对比AI治疗绝经后乳腺癌的AI组优势相当,患者的显然,比较他莫昔芬和AI,从AI试验(加上OFS)中得出的受益幅度和在绝经后患者辅助治疗大型临床实验中的受益相当。该试验没有解决10年他莫昔芬治疗或5年他莫昔芬治疗后绝经的患者是否使用AI更优。2015年可能公布的SOFT试验最终结果或许能揭示与单用他莫昔芬相比,在内分泌治疗中加入OFS的潜在优势。

年轻患者使用AI的副作用与年长、绝经后患者相似。但年轻患者对于AI方案的接受程度是否与绝经后患者相似,关于患者的依从性有待试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试验中的大多数患者未接受化疗,仅单独进行内分泌治疗并获得了良好的预后。这表明并不是所有绝经前女性患者都需要化疗。

原文发表在2014年6月1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原始出处

William J. Gradishar, MD reviewing Pagani O et al. Exemestane for Premenopausal Breast Cancer.N Engl J Med 2014 Jun 1.

作者:Alexa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15-01-29 baiyangbaiyang

    创新 对于医疗行业同样重要

    0

  2. 2015-01-24 lovetcm

    值得关注

    0

相关资讯

综述:遗传性女性肿瘤基因测试

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的特点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多重影响,发病年龄早,存在多个和/或双边原发癌,虽然这些临床标记早已为人所知晓。目前或许可以识别一些会导致个体遗传乳腺癌">乳腺癌、妇科和胃肠道癌症的基因突变。最近一项研究发现,24%未经筛选的卵巢癌">卵巢癌存在生殖系突变,包括18%的BRCA1或BRCA2突变。 近日,美国H. Lee Moffitt癌症中心和研究所的Lancaster

Journal of Surgical Case Reports:18岁化生性乳腺癌一例

近日,来自葡萄牙的Gomes教授等在Journal of Surgical Case Reports上报道了一例18岁少女罹患化生性乳腺癌">乳腺癌的病例。 案例 一名18岁的非洲女性患者因右乳直径34cm巨大肿瘤(图1)收住我院,既往无乳腺癌家族史。活检提示广泛坏死化生性乳腺癌,三阴性,Ki67>90%,胸腹部及骨盆CT提示腋窝淋巴结转移,其它未见明显转移。乳腺MRI提示肌肉浸润

遗传性乳腺癌要切除双侧乳腺?

在西方国家的医院,乳腺疾病和乳腺肿瘤属于妇产科。乳腺是女性的第二性征,是女性的重要生理标志,又鉴于乳房在哺育后代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将其归入妇产科也很自然。但目前在国内,乳腺疾病和肿瘤属于乳腺外科,妇科肿瘤医生一般不涉及。所以我谈这个问题,多少有些跨界。 后来看到@和菜头 呕心沥血翻译的安吉丽娜.茱莉在《纽约时报》上的文章后,对其诊断治疗经过有了些了解。茱莉在提到了遗传性乳腺癌">乳

JAMA:民族成为乳腺癌诊断和生存时间重要影响因素

在乳腺癌早期即得到诊断的女性通常有着良好的生存率。因此,找出能够有效预示早期乳腺癌的标志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确定不同人种/不同民族之间妇女在乳腺癌发生早期(1期)即被检出的比例,以及确定民族间的差异是由于早期诊断的差异还是由于不同民族的人群在肿瘤侵袭发展时内在的生物学上的差异导致,来自加拿大女子学院研究所(Women’s College Research Institute)的Javaid

Cell death&differ:中国科学家发现抑制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新策略

近日,国际生物学期刊cell death &differentiation发表了来自加拿大和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最近研究成果。研究人员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证明激活toll-like receptor 3(TLR3)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向肿瘤干细胞(CSC)转化,产生干细胞特征,而TLR3的这种促CSC转化效应需要同时激活β catenin和NF-κB信号通路才能发生。这一研究成果为癌症治疗中抑制CSC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乳腺癌风险因素与预防措施面面观

除了女性性别,年龄增长是最大的乳腺癌危险因素。增加内源性雌激素水平的生殖因素,如初潮早、绝经晚,绝经后使用结合雌孕激素增加风险。未育和饮酒也与风险增加有关。 乳腺癌家族史或个人病史有浸润性乳腺癌、导管原位癌或小叶原位癌,或乳房活检史显示良性增生性疾病增加乳腺癌风险。 乳房密度增加也使乳腺癌的风险增加。它通常是一个遗传的特质,但也经常见于无育、晚育、绝经后使用激素治疗和饮酒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