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后的晚餐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016-12-23 胶胶 勃林格殷格翰中国

59岁那年,杜甫依然漂泊江湖,有一次甚至被困在船上5天没有吃东西。有好心人送来牛肉和白酒,他甩开膀子一顿狂吃。然而,当晚便驾鹤西去了。曾结伴游历的李白早杜甫8年离开人世,正儿八经的史书《新唐书》表示,诗仙本人是醉酒而死,但后人似乎更愿意相信“抱月而死”的浪漫情节。杜甫的死因同样引人关注,不过所有的推测与李白式的浪漫无关,和他的诗歌一样,很现实主义:1.吃了腐肉,中毒而死;2.过度饥饿又暴饮暴食,撑

59岁那年,杜甫依然漂泊江湖,有一次甚至被困在船上5天没有吃东西。有好心人送来牛肉和白酒,他甩开膀子一顿狂吃。然而,当晚便驾鹤西去了。


曾结伴游历的李白早杜甫8年离开人世,正儿八经的史书《新唐书》表示,诗仙本人是醉酒而死,但后人似乎更愿意相信“抱月而死”的浪漫情节。




杜甫的死因同样引人关注,不过所有的推测与李白式的浪漫无关,和他的诗歌一样,很现实主义:


1.吃了腐肉,中毒而死;

2.过度饥饿又暴饮暴食,撑死;

3.暴饮暴食诱发糖尿病并发症而死。


“诗圣糖友”


杜甫是糖尿病患者!这不是无厘头的八卦,而是他本人自曝的事实。


《同元使君舂陵行》一诗中称:“我多长卿病,日久思朝廷。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汉朝司马相如患有消渴症,古人便以“长卿病”代指消渴症,也就是现代医学所称的糖尿病


除了直接自曝病情,杜甫还以更多的诗句描述了糖尿病之下自己的身体状态,如 “闭目逾十旬,大江不止渴”“病渴身何在,春生力无更”,这与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中的 “多饮”对应。


虽然早在西汉的《史记》就出现了“消渴症”一词,但直到唐代,名医孙思邈才提出应对糖尿病的观点:忌酒,节制房事,限盐,减少面食。巧的是,这几条不成熟的小建议跟现代提倡的“管住嘴”防治理念不谋而合。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早杜甫100多年,杜甫本人是否知道这些养生知识无法确认,但他却没做到却是有迹可循。


出乎意料的“死亡推手”


让我们来看杜甫生命最后一餐的菜单:牛肉和白酒。食用方式:饥饿之后,暴饮暴食。放在现在,一个讲究的糖尿病患者大都避之不及,更不要提大量食用,暴饮暴食了。因为这样会导致患者的胰腺处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而醉酒的状态下,人更是无法准确感知到这种危险。


一餐一食或许影响有限,但更大的隐患存在于杜甫的日常生活比如,杜甫很喜欢甘蔗汁,出游还带着大瓶甘蔗汁……这样的饮食爱好,杜甫的血糖水平应很难达标,各种并发症自然趁虚而入。


古代患有糖尿病的名人可不少,文学界的李商隐、欧阳修都是,而欧阳修更是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他在诗歌中如此描述:“病眸涩无光。” 




比糖尿病本身更可怕的是,当时人们对于糖尿病的错误认知。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糖尿病是肾脏出了问题。今天,不断发展的医学揭示了真相:糖尿病的致病根源是人体胰腺分泌、利用胰岛素的功能丧失或减弱,而所谓肾脏问题则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 


避免“杜甫之死”,医学让患者有更多选择


胰岛素在20世纪被发现并命名,口服降糖药则是20世纪40年代被发现,造福于日益增长的糖尿病患者。与杜甫相比,生活在现代的糖尿病患者是幸运的。


可形成反差的是,糖尿病并发症愈演愈烈,达到100多种,其中肾脏病变占到10%!我国6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合并肾病。


不论是诗人们的并发症,还是糖尿病肾脏病变,背后最大的推手自然是糖尿病本身:肾脏内部血管丰富,当身体长期处在高糖环境,毛细血管容易硬化,肾功能便逐年递减。如果持续恶化,还出现更严重的肾损伤,甚至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正因为这样,糖尿病往往还被要求养护肾脏,比如饮食上清淡少盐、低蛋白、戒烟限酒、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情绪平稳、充足睡眠。


可包括医生在内往往忽视另一个肾脏病变的推手:降糖药


大部分药物都会通过肝脏代谢,降糖药也不例外。之后,药物有效成分以血液为载体,又经过肾脏排泄。最终,达成降血糖目标的同时,肝肾功能也可能受损。


双重压力之下产生的肾脏损伤将患者推到更复杂的境地。


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物发生严重低血糖的概率高达74%;医生在开处方时,要在传统降糖药剂量上进行调整,很容易出现失误;这类患者必须定期监测肾功能,治疗成本陡然增加……


依然要感谢不断进步的医学,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较少经过肝肾排泄的降糖药物。


目前市场上有一种特殊的DPP-4抑制剂是这方面的代表,仅约10%经肝脏代谢、小于5%经肾脏排泄,该药物极少经肝肾排泄,不会额外增加肝肾负担,即使糖尿病患者已经出现肝肾损伤,也可以放心使用。


有时候,健康是一种选择。


千年之前的杜甫在明知自己还有消渴症的情况下,放弃甘蔗汁和白酒,或许他不会命丧小船之上;千年之后的糖尿病患者有更多自由和选择,或许还需要多花一些心思,给自己的肾脏多一点保护,让自己与糖尿病相处的日子依然美好。

作者:胶胶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2016-12-23 thlabcde

    这也值得研究!

    0

相关资讯

Cell:糖尿病研究重大突破!青蒿素可让α细胞产生胰岛素

一种简单而又优雅的策略有望治疗1型糖尿病:在病人体内,利用新产生的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替换受到破坏的β细胞。多年来,为了诱导这种转化,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已利用干细胞或成体细胞尝试过多种方法。他们的努力已导致人们对参与β细胞发育的分子机制有了基本了解,然而能够成功实现这一点的化合物是缺乏的。奥地利科学院CeMM分子医学研究中心小组领导者Stefan Kubicek及其团队最终取得领先:在他们最新的发表在C

用富硒大米、硒酵母防治糖尿病?一个天大的坑!

中国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全国糖尿病患者总数高达1.1亿。自从1990年发现硒的类胰岛素作用以来,不仅富硒大米、富硒鸡蛋、富硒茶等打着富硒旗号,声称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而且也有极少数医生为糖尿病患者开具硒酵母。其实,用富硒大米、硒酵母等防治糖尿病,是一个天大的坑!一、接近毒性剂量的硒,才有类胰岛素作用无论无机硒还是有机硒,都只有采用很高的、接近毒性的剂量才能发挥类胰岛素作用,但这些剂量

Science:开发出分泌胰岛素的人工β细胞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中国华东师范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简单明了的工程学方法制造出人工β细胞。这些人工β细胞能够做天然的β细胞做的任何事情:它们测量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12月9日那期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β-cell–mimetic designer cells provide closed

细胞疗法有望让糖尿病患者告别胰岛素注射

近日,加州大学Irvine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细胞疗法。它有望能一劳永逸地治疗I型糖尿病患者,让他们免除每日注射胰岛素的烦恼。I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调节体内血糖水平。I型糖尿病大约占糖尿病总数的10%左右,在中国每年每10万人中大约有1例新病例。尽管发病人数较少,但一旦发病后,患者便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以控制病情和维持生命。由于I型糖尿病往往在青少年时

重磅:科学家首次发现肠道微生物分泌蛋白可以提高胰岛素水平

近十年来,二代测序技术不仅催生了一大批专注于人体基因组的公司,也孕育了一大批关注人体肠道微生物的公司。几乎每周都有肠道微生物的重磅研究进展刊登在各个顶级期刊上,然后迅速刷爆朋友圈。科技的确是第一生产力。然而,如果你仔细看一下大多数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论文,你可能会产生跟投资人类似的迷茫:肠道微生物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非常多,但是鲜有研究能说出背后的原因。这就意味着,科学家知道肠道微生物与健康有关,但

JLR:科学家鉴别出肥胖和胰岛素耐受性的潜在治疗靶点

图片摘自:www.psychologytoday.com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圣路易斯大学(Saint Loui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关闭一种肝脏和脂肪组织中的蛋白或能明显改善血液中葡萄糖的水平,同时还能够降低动物模型机体中的体脂水平。 研究者Baldan从事于对脂类代谢的研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