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八年制再现争议,为何推得这么苦?

2014-09-22 佚名 健康界

9月19日,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第六届医学教育论坛上,临床八年制之争再度浮出水面。一些专家认为,全面推广临床八年制不符合中国国情。 目前,世界范围内都存在医生数量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专科医生过剩,但是全科医生普遍短缺。有一种说法认为,临床八年制的学生会更倾向于成为专科医生。这些学生在学习阶段花费时间更长,投入精力更多,这也成为他们期望高薪的理由。 在论坛期间,一些专家认为,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八年

9月19日,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第六届医学教育论坛上,临床八年制之争再度浮出水面。一些专家认为,全面推广临床八年制不符合中国国情。

目前,世界范围内都存在医生数量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专科医生过剩,但是全科医生普遍短缺。有一种说法认为,临床八年制的学生会更倾向于成为专科医生。这些学生在学习阶段花费时间更长,投入精力更多,这也成为他们期望高薪的理由。

在论坛期间,一些专家认为,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八年制,可能会使专科、全科医生的比例更加失调,造成医疗花销进一步上升。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告诉健康界,学生在经过八年学习后,相较五年制的学生,会更加成熟,“但这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太理想化。这也是为什么香港还是推广五年制的医学教育。”

针对上述问题,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Doris Young教授认为,“这是个政策问题。”医学生是否选择成为全科医生与所接受的教育无关,根本还是待遇问题。在英国,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的待遇完全相同,每年约有半数的医学毕业生成为全科医生。在澳洲,全科医生的薪水略低,但胜在工作清闲,大约有30%的毕业生会成为全科医生。谈到学费与薪水的关系时,她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医学生的补贴力度,设立更多的奖学金项目。

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教授认同上述观点,“全科医生的问题是政策问题,待遇好了大家自然都乐意做全科医生。”

有不少人认为,八年制在中国推得十分艰难,前景看似“渺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大医学部教授表示,“八年制在全国推不下去,但说这话犯‘忌讳’。学校里的老人都想恢复传统,可是这不适应现在的需求。医学院应该为国家培养医生,都去读八年制了,谁还出来当医生?都搞研究去了。”

另一位来自协和医学院的教授也匿名表达了相同的看法,认为八年制不应该在全国推广,尤其现在很多院校所谓的“5年本科+3年博士”的“伪八年制”,会导致更多临床人才的流失。

八年制“舶来品”

事实上,要谈临床八年制,先把时钟拨回一百多年,这与美利坚不无关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战后美国鼓足了腰包,就开始琢磨怎么提高生活水平。那时候,美国的报纸上充满了医药小广告,内容和我国90年代末电线杆上老军医包治百病差不多。

美国一直都是崇尚自由的国家,政府对于民众生活的干预降到了最低。美国人崇拜市场经济,这使得政府没有直接干预医疗乱象。在此情况下,有人坐不住了。1904年,美国医师协会(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AMA)创立了医学教育理事会(Council on Medical Education,CME),专攻医学教育改革。在1908年,CME委托卡内基基金会调查美国的医学教育。卡内基基金会把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Abraham Flexner。1910年,Flexner发表了著名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教育:致卡内基基金会教育改革委员会的报告》(A Report to 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Flexner's report)

Flexner走访了155所北美的医学院校,并总结道:“学生每天的课表都是满的,大量的背诵让他们无暇旁顾。医学生典型的一天是:上午上解剖课或者参加随堂考试,下午是3~5节兼职讲师教授的专业课,晚上则用来预习和准备明天的背诵默写。幸运的话,他们可以去医院见习,但也只是站在一旁,没有参与的机会。”

在报告中,Flexner对于美国的医学院校提出了十分尖锐的批评,也提出了改革建议。一是,医学生在接受医学教育之前,必须要在大学接受两年的基础学科教育。二是,要减少医学院数量,存精去粗,从155所削减到31所。三是,医学教育要融合理论与实践,医学院要有全职的师资队伍和可以开展尖端研究的实验室设备。

Flexner的报告引起了美国社会极大的反响,在洛克菲勒基金会(下称“基金会”)的资助下,美国的医学教育系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2年预科+4年医学院”的医学教育模式开始推行,此后逐步变成了“4年预科+4年医学院”的模式。据统计,仅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就收到了基金会约700万美金的资助,这在当时的购买力下是十分可观的。然而,这仍不是基金会对医学院的最大捐助数额。

协和医院的“苦苦坚持”

在中国,上述临床八年制教育制度在早期中国协和医学院也沿袭下来。

从1913年到1923年,基金会共为协和医学院花费了1000万美金,相比于霍普金斯的700万美金要多得多。据协和1956年的统计,基金会总计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投入了4800万美元。无独有偶,协和医学院也沿袭了美国的医学教育制度。

老协和的八年制医学教育模式主要是“3年医预科+4年医本科+1年实习”。医预科的主要科目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课,包括数理化生、历史、社会等。医本科的前两年是基础医学,后两年是临床,而最后一年是住院实习。

老协和八年制还融合了残酷的淘汰机制。最明显的淘汰有两次,第一次是在医预科之后,要经过考试,结合预科阶段的各科成绩和老师评语,决定能否升入医本科。第二次是在医本科的头两年,很多学生由于课程紧、身体差、兴趣转移、家庭状况差而退出协和。

事实上,在建国后的近60年中,协和是大陆唯一开设临床八年制的医学院,这种局面直到2005年才被打破。

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原院长巴德年教授在浙大医学院开办了八年一贯制的医学博士培养体系。学生前四年在浙大竺可桢学院进行研究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后四年则在浙大医学院接受先进的医学教育。当健康界问及巴德年为什么要在浙大医学院开始临床八年制课程时,他十分简洁地回答道,“美国的医学教育是世界上最顶尖的,我们的学生也应该接受美国模式下最好的医学教育。”

八年制医学生:连对象都不好找

不过,部分医学生对临床八年制教育充满忧虑。在论坛期间,健康界采访了几位协和临床八年制(下称“临八”)学生。他们一致认为,选择协和八年制的原因是“名气大、口碑好、培养制度规范”。

其中一位学生认为,“正因为培养方案太过详尽,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几年之后的样子,在过程中会有一些懈怠。”

一位就读于复旦大学医学院的临八学生诉苦称,“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和自己班的同学接触,就没有其他的社交活动了。想找个不是学医的男朋友都难,只能靠家里介绍了。”当提到将来的打算时,她明确表示不会去做全科医生,而会在某一学科内进行发展。随后她加了一句,“这只是她个人的选择,毕竟班上也有很多社会责任感强的同学,会选择成为社区医生。”

“你想啊,我要是不读临八的话,到30岁才能当上一个一般的小医生。家里还是能供得起我,但你让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怎么办?”一位广州医科大学的同学说。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第五届中美临床与转化医学国际论坛会议新闻发布会

各位新闻界朋友,上午好: “第五届中美临床与转化医学国际论坛”将于2014年6月21日至22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北京)隆重举行。这一转化医学前沿领域的年度国际盛会由中美临床与 转化医学论坛科学委员会、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和全球医生组织联合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单位协办。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转化医学全球化新时代—促进转化医学综合功能架构的建设”。 论坛将结合当前转化医学领域的热点,交流前沿进展、

Celgene新药apremilast临床三期研究失败

著名生物制药公司Celgene公司最近宣布公司开发的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椎炎疾病药物apremilast临床三期研究未能发现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因而宣告失败,研究人员最初希望apremilast能够将患者病情改善20%左右。强直性脊椎炎患者的脊柱连接处会出现膨大僵硬现象,并会导致活动受阻等问题,患者发病时间一般超过15年。目前市面上尚没有一种有效、安全的口服药物疗法治疗这种疾病。Apremil

中药临床治疗性研究方案设计要点

“神农尝百草, 一日而遇七十毒” 反映了我国古代药物效能的发现源于人体试验。事实上, 中医药学中众多的药物、治疗方法的发现, 复方的产生及其疗效的证实都来源于人体试验和反复应用的直接观察和经验总结。然而, 我们也看到, 直接观察、经验总结对科学的发展固然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还不能被认为是真正意义的科学试验, 据此进行归纳、演绎、推理产生的结论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局限性, 有的可能甚至是错误的。

基因测序普遍应用仍待临床准入

只需几毫升外周血,少量体液,甚至是唾液或漱口水,就可以捕捉、测量人体中某些特定的基因片段,预知疾病风险或早期诊断疾病,甚至,发现癌症滋生的蛛丝马迹。作为生物科技前沿,基因测序技术尚未广泛临床应用,就因为安吉丽娜.朱莉、乔布斯等明星的追捧而赚足眼球。 在中国,基因测序技术的投资与应用,今年如同坐上“过山车”,2月被国家食药总局和国家卫计委以“未经审批滥用”为由,全面“叫停”临床使用;其后,

如何正确解读全新临床研究结果?

现在,新闻中每天都会报导关于医学研究的各种新发现,在这些研究结果中往往会提到各种健康风险的变化。这些健康报道中的“风险”究竟意味着什么?研 究的结果真的可以适用于你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的国家老龄问题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NIA)对此给出了一些通俗易懂的解释。 所有的研究都一样吗? 每个医学研究结果的权重是否相同

CSCO 2014:中国学者须重视临床研究数据标准

        临床研究中的数据标准及监管要求论坛策划负责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朱军 双管齐下,促进临床研究标准化 此次“临床研究中的数据标准及监管要求”论坛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使临床医生对临床药监部门在监管方面有何法规或政策性的特殊要求有所掌握和理解;二是对临床研究工作者进行临床数据标准的继续培训。 在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