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羟基脲 vs 聚乙二醇化IFN-α 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022-05-19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羟基脲和聚乙二醇化 IFN-α 都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ET) 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 是一类骨髓增生性肿瘤 (MPN),其特征是携带特定的驱动突变。这类疾病患者的治疗目标是通过使血细胞计数正常化来减少血栓事件。

对于高血管并发症风险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羟基脲 (HU) 和干扰素-α (IFN-α) 是最常用的细胞减灭剂。尽管经常使用,但 IFN-α 与羟基脲相比孰优孰劣尚未明确。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Research Consortium 112研究是一项由调查员发起的、随机化的3期临床试验,旨在对比 HU 与聚乙二醇化 IFN-α(PEG)在初治高危型 ET/PV 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流程

高风险定义(包含以下因素的任一项):有血栓栓塞史、年龄>60岁、有出血史(ET患者)、血小板计数>1500x109/L(ET)或>1000x109/L(PV)、血管舒缩症状(红斑性肢痛、严重的偏头痛)、明显或有症状的脾肿大及合并需要药物干预的糖尿病高血压。受试患者被随机1:1分至两组,接受 HU(500mg*2次/天)或 PEG(45ug/周,每月增加45ug,最大剂量 180ug)干预。主要终点是12个月时的完全缓解率(CR)。


治疗反应

共招募了168位患者,中位治疗了81.0周。12个月时羟基脲组和聚乙二醇化 IFN-α 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是37%和35%(p=0.80)。第24个月至第36个月期间,羟基脲组的完全缓解率从20%降到了17%,聚乙二醇化 IFN-α 组的完全缓解率从29%升高到了33%。


JAK2变异负荷的变化

第24个月时,PEG组的JAK2V617F减少更显著,但羟基脲组的组织病理学缓解率更高。两组的血栓事件和疾病进展均不常见,但聚乙二醇化 IFN-α 组的3/4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对更高(46% vs 28%)。

总之,该研究结果提示,羟基脲和聚乙二醇化 IFN-α 都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在限制高风险患者的血栓事件和疾病进展方面没有差异。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聚乙二醇化 IFN-α 在使血细胞计数正常化和减少驱动突变负荷方面更有效,而羟基脲在组织病理学反应方面更具优越性。

 

原始出处:

John Mascarenhas, et al. A randomized phase 3 trial of interferon-α vs hydroxyurea in polycythemia vera and 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Blood (2022) 139 (19): 2931–2941.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2101274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ell:单细胞测序新方法研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Cell在线刊登了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Single-Cell Exome Sequencing and Monoclonal Evolution of a JAK2-Negative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文章中,研究者研发出了一种解析单细胞基因组的新方法,该研究同时登上了当期Cell研究的新亮点。 该文章的并列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血液科医师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临床诊治,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牵头,在广泛征求国内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最终达成了ET的诊断程序、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等方面的共识。一、诊断程序1.病史采集:必须仔细询问患者年龄,有无血管性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肢端感觉异常和手足发绀等微循环障碍症状,有无疲劳、腹部不适、皮肤瘙痒、盗汗、骨痛、体重下降等情况,

NEJM:罕见!降主动脉内出现多个可移动的血栓

一个85岁的女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冠状动脉疾病和静脉血栓栓塞的表现有腹痛、远程历史发烧,呕吐,腹泻。体格检查显示下腹有压痛和警惕。实验结果表明11800每立方毫米,白细胞计数(参考范围,3400到8200),一个6.7毫克每升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参考范围<0.5),562000个每立方毫米,血小板计数(参考范围,150000到360000),和0.8毫摩尔每升(乳酸水平参考范围,0.5到2.

Blood:卢索替尼治疗对羟基尿素有耐药性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效果。

治疗高危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需要治疗血小板增多和疾病相关症状,并且,还要考虑发生血栓、出血、进展成骨髓纤维化和白血病的风险。对羟基尿素(HC)有耐药性或抗性的ET患者预后差。MAJIC是一个对比卢索替尼和最佳治疗方案(BAT)治疗对HC有耐药性或抗性的ET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疗效的随机化II期临床试验。本文对MAJIC-ET的研究结果进行汇报。在该研究中,意向治疗人群中有58位和52位

J Clin Oncol: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羟基脲与阿司匹林联用效果如何?

发表于《J Clin Oncol》上的一项研究,考察了羟基脲+阿司匹林 vs阿司匹林单药治疗40~59岁无高血栓风险特征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效果。

Blood: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MPL基因突变揭示了一条依赖于W491的共有激活通路

中心点:H499C和H499Y突变通过一个新发L498W和经典S505N突变增强TpoR的激活。艾曲波帕和L498W、S505N和W515K突变激活TpoR依赖W491,W491可能在细胞表面被激活。摘要:编码人血小板生成素受体(TpoR)的基因(MPL)突变导致散发性和家族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近期,研究人员发现了两位携带MPL cis双突变的ET患者,即L498W-H499C和H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