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 2014:“Best of ASCO”秦叔逵教授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III期研究”

2014-06-04 王迈 廖莉莉 中国医学论坛报

第50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2014)于2014年5月30日至6月3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在刚刚召开的一年一度全球肿瘤界瞩目的ASCO">ASCO年会上,由李进教授与秦叔逵教授担任共同PI的“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III期研究”被选为大会口头报告(Oral presentation),并且收入了“Best of ASCO”优秀论文, 成为中国学者在本届ASCO年会上唯一获此殊荣的

第50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 2014)于2014年5月30日至6月3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在刚刚召开的一年一度全球肿瘤界瞩目的ASCO">ASCO年会上,由李进教授与秦叔逵教授担任共同PI的“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III期研究”被选为大会口头报告(Oral presentation),并且收入了“Best of ASCO”优秀论文, 成为中国学者在本届ASCO年会上唯一获此殊荣的重要研究。

记者:

与去年9月在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J Clin Oncol,JCO)上发表的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II期研究结果相比,此次报告的III期研究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结果。[JCO: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转移性胃癌再添新证]

秦叔逵教授: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II期研究是一个探索性研究,而III期研究是确证性研究。

在阿帕替尼的一系列研究中,I期/IIa期纳入56例患者,其中完全缓解率(CR)达到1.54%,部分缓解率(PR)达到12.31%,疾病稳定率(SD)达66.15%,整个的疾病控制率高达80%。I期和IIa期研究是在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完成的单中心试验。之后,进行了随机对照、双盲、全国多中心的IIb期研究,主要探索阿帕尼替用于标准化疗之后的已有转移的胃癌患者(紫杉类、铂类和氟尿嘧啶药物化疗之后,可能是3线或者4线治疗)。共纳入141例患者,随机分为3个组,安慰剂对照组、阿帕替尼850mg qd组和阿帕替尼425mg bid组。结果非常不错,与对照组相比,阿帕替尼不仅具有客观有效率(850mg组的客观有效率为6.38%,在425mg bid组为13%),同时具有生存获益,三组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2.50、4.83和4.2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分别为1.40、3.67和3.20个月。因此,该研究论文获得JCO杂志的认可,在去年9月份全文发表。

III期研究是在II期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例数更多,共纳入27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包括阿帕替尼850 mg组为181例,安慰剂对照组92例。III期研究很好地重复出II期研究的结果,不但证实了阿帕替尼的客观有效和安全性好,同时证能够带来明显的生存获益。阿帕替尼组与安慰剂组相比疗效较好,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2.84%和0.00%;mOS明显延长(195天 vs 140天,HR=0.71,95%CI0.54-0.94,P<0.016 ),mPFS明显延长(78天 vs 53天,HR=0.44,95%CI 0.00-0.61,P<0.0001);同时,阿帕替尼治疗组患者耐受良好。由此,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研究已经引起轰动,获得了国际、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记者:

这项研究能够入选2014 ASCO的口头报告和“Best of ASCO”,您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哪些?这一研究将在哪些方面改变当前胃癌治疗的临床实践?

秦叔逵教授:

首先,阿帕替尼的研究是第一个在胃癌治疗中获得成功的小分子的靶向药物临床研究。与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比较,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开展得相对较晚,迄今只由三种药物的研究获得成功,包括罗氏公司的曲妥珠单抗药物、礼来公司的Ramunicimab单抗和恒瑞公司的阿帕替尼,其中仅阿帕替尼为小分子的靶向药物,口服方便、经济。

其次,目前的阿帕替尼研究是用于晚期已有转移的同时在标准化疗后进展的胃癌患者,属于三、四线甚至以上的治疗,证明其仍然有效。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也明显地不同于大分子药物Ramunicimab几乎同期开展的临床研究,后者是用于晚期胃癌二线治疗的研究。

第三,阿帕替尼的研究是我国学者独立设计、组织实施和顺利完成的大型临床试验,充分证明了中国医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第四,作为VEGFR2的高度选择性抑制剂,阿帕替尼的研究结果与Ramunicimab的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不谋而合,再次证明抗肿瘤血管生成剂治疗胃癌是有效和安全的。

众所周知,晚期胃癌的病情复杂,治疗非常棘手,标准化疗后发生进展的患者生存期较短,但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体能状态仍然较好,求生希望强,迫切需要和可以接受进一步治疗,在过去只能给予支持、对症等姑息治疗或者消极等待,而现在,通过这项研究的结果为临床上提供了一种新的武器,即阿帕替尼。因此,对于晚期已有转移的同时紫杉类、铂类和氟尿嘧啶药物化疗后进展的胃癌患者,阿帕替尼将成为标准治疗药物。

当然,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作为抗肿瘤血管生成剂,未来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深入研究和深度开发;包括阿帕替尼与化疗,与其他的靶向药物以及联合使用治疗晚期胃癌的研究;能否将其在晚期胃癌治疗中从三线提到二线甚至一线的研究;作为手术前后辅助治疗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等等。另外,阿帕替尼治疗肝癌、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都在积极进行之中;其中,阿帕替尼治疗肝癌的II期研究报告也被本届ASCO大会录取,进入墙报(poster highlight session)和摘要口头交流(poster oral discussion ),而其III期研究业已全面展开,值得期待。

记者:

阿帕替尼是由中国本土制药企业研发的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这项研究报告登上了国际讲台,对于中国的抗肿瘤药物研发和研究,有哪些启发和价值呢?

秦叔逵教授:

首先,阿帕替尼是江苏恒瑞公司的拥有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药物,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抗癌新药,说明我们的民族制药企业有能力并且已经从仿制生产走向创新研发,实现了巨大进步和质的飞跃,可喜可贺。

第二,这是一项针对我们国家的高发肿瘤治疗的研究。因为人种、地区和生活习惯等差异,在一些肿瘤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表现和分期以及治疗策略都存在明显的不同,中国胃癌就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治疗难点。例如,同期进行的一项国外企业的大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的研究,就全球数据分析是阳性结果,但是亚洲亚组的结果并不好;而阿帕替尼的III期研究是针对中国晚期胃癌患者进行的,在标准治疗后进展的,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实属难得。这也提示,不能照抄拷贝或者完全指望国外的研究结果,对于胃癌、肝癌、食管癌和鼻咽癌这些我国高发或特色肿瘤,我们自己要多下功夫、积极、自主地去进行研究;也希望国家政府部门給于更多的关注,在药物研发、审批方面,能够突破常规,給于更多的支持,使患者早日获益,进一步推动肿瘤临床研究以及民族制药企业的发展。

第三,这是一项全国的多中心研究,是由我们国家的专家学者独立设计、组织、实施和完成的,试验进展顺利,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获得国际、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充分说明我们的专家学者有能力和有水平承担、完成这样的大型试验,将为后续的国产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临床研究提供了许多好的经验及有益的借鉴。

记者:

亲历了中国临床肿瘤学在近二十年的飞速发展,对于民族制药企业的拥有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首次登上ASCO的讲台并且口头报告,您有怎样的体会和心态?

秦叔逵教授: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研究虽然是由李进教授和我担任共同PI牵头的,李进教授做了大量的开拓性的工作,重要的是得到国内37家大型肿瘤中心的鼎力支持和积极帮助,他们付出了许多辛劳,应该说是大家共同努力和团队合作的成果。

在这个时候,我们特别感激孙燕院士、廖美琳教授和管忠震教授等老一辈专家!是他们在临床研究方面起了很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也给了我们许多的教导、关怀和帮助。我们不由地回想起当年的GCP培训,而第一项国际临床试验就是孙燕院士带着我们做的,一步步学到了许多。在他们的指导和带领下,经过10多年的学习、实践、积累和沉淀,我们中青年学者终于大踏步地走上了国际学术舞台。

借此机会,还要感激恒瑞公司,感激本土的民族制药企业,正是他们发展壮大,积极研发了创新药物,才使得我们有机遇能够从事崭新的研究,成为时代的先行者,为肿瘤患者做奉献和促进学术的进步。

民族制药企业及其创新产品是在国家政府和政策的扶持下,特别是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及其药品审评中心(CDE)支持和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我们知道,这项研究的自始至终都得到了CDE的关心、支持和建议,受益非浅。

对于上述,我和李进教授都充满了感谢和感恩之情,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和敬礼!同时,也看到胃癌依然是我国和全球高发和难治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地人民生命健康,今天的研究只是取得了一点点进步,我们任重而道远,因此将本着归零的心态,不娇不躁,继续努力奋斗,为中国临床肿瘤学事业的发展去贡献自己的微簿力量。

相关阅读:


作者:王迈 廖莉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ASCO 2014肺癌专场:中国3项EGFR靶向辅助治疗试验

第50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2014)正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美国芝加哥时间5月30日,在ASCO">ASCO年会教育专场“肺癌50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目前治疗——辅助治疗、放化疗和系统治疗”上,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斯坦福癌症研究所的Wakelee教授,围绕50年来NSCLC辅助治疗情况进行了介绍。其中,在EGFR靶向辅助治疗饰演的介绍中,特别提及了来自中国的3项研究(NCT0

ASCO 2014:开幕式上现任主席Clifford A. Hudis致辞

第50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2014)正在美国芝加哥召开。5月30日,ASCO 2014已拉开了帷幕。 ASCO现任主席Clifford A. Hudis在致参会者的欢迎信中如下写道: “我怀着激动、自豪和热情欢迎各位来到ASCO50年年会。尽管会议只有数天,它反映的是ASCO成员、领导者、特别是志愿者1年来的努力。我们都想确保此次年会能反映出我们对50年来取得成就的自豪感,我们克服

ASCO 2014:借助循环游离DNA预测原发性乳腺癌治疗后复发

第50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2014)正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美国芝加哥——当地时间5月31日下午,在以乳腺癌为主题的临床学术专场上,公布的Nicholas C. Turner等人的一项研究(摘要号:511)显示,追踪原发性乳腺癌治疗后的循环游离DNA(cfDNA)中的肿瘤特异性突变,可以预测早期复发。研究者表示,原发性乳腺癌治疗后检测出cfDNA存在突变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可能适于参

ASCO 2014:放射性碘治疗无效的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Ⅲ期研究

第50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2014)正在美国芝加哥召开。芝加哥——当地时间5月31日新闻发布会的重头戏是针对常见、难治性癌症的4项新型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据ASCO">ASCO新闻稿报道,这4项在研药物的临床研究分别针对晚期卵巢癌、肺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甲状腺癌,均获得了阳性结果,提示能延缓疾病进展并且能使复发或者对当前治疗耐药患者的生存得以改善。

ASCO 2014:Surendra S. Shastri获得人道主义奖

图 印度孟买tata纪念中心的Surendra S. Shastri获人道主义奖(图片由本报记者廖莉莉发自美国芝加哥) 第50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2014)正在美国芝加哥召开。在当地时间5月31日的开幕式上,ASCO">ASCO将“人道主义奖"授予印度孟买tata纪念中心的Surendra S. Shastri医生。 “人道主义奖”始于2011年,用于表彰

ASCO 2014: 乳腺癌50年研究进展

第50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2014)正在美国芝加哥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