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ancet: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型口服制剂

2017-06-19 MedSci MedSci原创

大多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接受约6个月的标准抗风湿药甲氨蝶呤治疗后,应反应良好。然而,如果他们没有反应,病情没有缓解或疾病的发作未减少,在存在风险因子的情况下,就可以采用甲氨蝶呤和生物制剂(通常是抗TNF制剂,例如,注射用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联合治疗。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已经表明,还有一个同样有效的口服治疗方案: 甲氨蝶呤和化学合成的Janus激酶抑制剂的联合作用。这项研究的结果由维也

大多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接受约6个月的标准抗风湿药甲氨蝶呤治疗后,应反应良好。然而,如果他们没有反应,病情没有缓解或疾病的发作未减少,在存在风险因子的情况下,就可以采用甲氨蝶呤和生物制剂(通常是抗TNF制剂,例如,注射用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联合治疗。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已经表明,还有一个同样有效的口服治疗方案: 甲氨蝶呤和化学合成的Janus激酶抑制剂的联合作用。这项研究的结果由维也纳医科大学风湿病学家Josef Smolen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

Smolen,维也纳医科大学风湿病科主任和第三位最常被提及的风湿病专家,和来自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英国和中国的研究人员能够证明,甲氨蝶呤和托伐替尼的结合产生了同样有效的结果,这是目前甲氨蝶呤/阿达木单抗的标准组合。后者必须每两周注射一次,而新疗法只需每天服用两粒药片,这对病人来说是一个潜在的优势。总共有1100多名志愿者参与了这项研究。

Smolen说:"与此同时,我们能够证明,托伐替尼的单一疗法没有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的效果好,尽管它仍然非常有效。"

托伐替尼作为一种酶抑制剂

托伐替尼是如何起作用的呢?它能抑制特定的酶(Janus 激酶(JAK)),它们共同负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炎症反应。JAK携带来自各种炎性信使物质(例如白介素-6或干扰素)的信号进入细胞,因此主要负责触发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发生的破坏性炎症。如果这些酶被抑制,那么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产生的痛苦的免疫反应受到抑制。托伐替尼在美国上市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最近在欧盟获得了上市许可。

大约8万奥地利人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

大约3%的人患一种风湿性关节炎(在奥地利大约有25万人),大约1%的人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奥地利约有8万人)。

原文出处:Roy Fleischmann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ofacitinib monotherapy, tofacitinib with methotrexate, and adalimumab with methotrexate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ORAL Strategy): a phase 3b/4, double-blind, head-to-head,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2017).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ci Rep:中科院刘青松教授研发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BTK抑制剂

近日,国际学术权威刊物自然出版集团旗下子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刘青松、刘静课题组与安徽医科大学教授魏伟课题组合作发展了一种新型的针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BTK激酶抑制剂CHMFL-BTK-11。研究题为Irreversible inhibition of BTK kinase by a novel highly se

J Periodontal Res: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影响机体的牙周健康

本研究旨在确定伴有不同牙周疾病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其龈沟液中的活性基质金属蛋白酶-8(aMMP-8)及牙周致病菌的水平。 研究共纳入了103名RA患者和104名健康对照者(HC)。对其进行牙周状况的评估,包括牙周探测深度、探诊出血和临床附着丧失。根据检查情况将参与者的牙周状态分为健康/轻度、中度或重度。收集所有参与者的龈沟液样本(探诊最深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聚合酶链反应确定样本

Aliment Pharmacol Ther:走向克罗恩氏病和类风湿关节炎的共同治疗目标

克罗恩氏病(CD)和类风湿关节炎是慢性的进展性和致残性疾病,常可造成结构组织损伤。基于原先开发的类风湿关节炎的策略,最近,CD的治疗目标已经从完全控制症状转移到临床缓解和完全黏膜愈合(深度缓解),最终的目的为防止肠道损伤和残疾。2017年4月,发表在《Aliment Pharmacol Ther》的一项综述回顾CD和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目的的相似性和差异。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全过程

案例分型张女士,38岁,平时做些家务、织织毛衣。但从去年开始一直被关节疼痛困扰。起初,只是晨起双手指关节有绷紧感,活动不灵活,但活动一阵子后就减轻缓解了。一段时间后,从手指逐渐发展至双腕、双膝、双踀趾关节也出现僵硬不灵活现象,严重时关节肿胀、疼痛。这些症状往往在阴雨天气加重,伴有胃口不好,发低烧。张女士以为是自己多吹了空调,只要注意保暖多休息就行了。半年过去了,关节僵硬、肿胀、疼痛竟比过去更严重了

盘点:近期类风湿性关节炎重要研究进展一览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系统性的慢性炎症性多关节炎,目前尚无治愈方法。随着RA 病程的进展,患者会出现关节畸形、残疾,劳动力丧失,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无论对患者本人还是其家庭都有极大影响,同时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这里梅斯医学小编整理了近期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研究与大家一同分享。【1】Lancet:难治性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新药物疗法!近期,一项发表在权威杂志LAN

Lancet:托法替尼单药或联合用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IIIb/IV期临床研究

研究认为,对于甲氨蝶呤效果不佳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托法替尼联合甲氨蝶呤与阿达木单抗联合甲氨蝶呤表现出疗效非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