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子刊:葛均波院士团队发现下腔静脉触发点,也可引发房颤!

2022-08-26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下腔静脉是阵发性房颤的一个罕见但潜在的触发位点,可通过局部射频消融来识别和安全消除。

在房颤射频消融过程中,识别肺静脉以外的房颤触发位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刘少稳教授等发表在JACC临床电生理子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下腔静脉是阵发性房颤的一个罕见但潜在的触发位点,可通过局部射频消融来识别和安全消除。

该研究显示,隔离肺静脉后,来源于下腔静脉的异位搏动,在心电图所有导联表现为窄P'波间期和负向P'波。

该研究一共纳入661例接受初始阵发性房颤消融的患者,隔离肺静脉后,通过多极标测和血管造影,发现6例(0.91%)患者出现了来自于下腔静脉的房颤。

从最早的激动部位到下腔静脉口的平均距离为6.8 mm。而且,下腔静脉内的致心律失常位点均位于下腔静脉的心尖半球。共用了2.3次射频能量来消除下腔静脉触发灶。

在心电图上,异位P波(P'波)的平均间期为91.2 ms,这比正常的窦性P波窄得多(115.5 ms)。而且,胸前导联的所有P'波均呈负向。

平均随访25.5个月后,这6例患者在未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前提下,均未出现心律失常。

来源:Inferior Vena Cava as a Trigger for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Incid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lications. JACC Clin Electrophysiol. 2022, 8(8): 983-99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老年房颤患者选择消融术治疗似乎也是安全的

房颤(AF)消融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越来越多。随着对房颤消融术的舒适度提高,该手术越来越多地用于年龄较大和有较多合并症的患者。

Eur Heart J:绝经年龄与心力衰竭和房颤风险的关系

该研究的结果表明,绝经期提前或绝经年龄较小的绝经妇女发生心衰和房颤的风险可能增加。在预防未来发生心衰和房颤的风险中需要考虑这些生殖内分泌因素。

Ann Intern Med:非心脏手术后房颤与卒中、心律失常和死亡的关系

与非手术房颤相比,非心脏手术后房颤与血栓栓塞的风险相似。该研究的结果对术后房颤的早期和后续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European Radiology:用胸片检测房颤你听说过吗?

深度学习可自动从目标数据中提取特征,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AI)领域之一。

明明是心脏病,怎么会中风?!都是房颤惹的祸——心脏专家呼吁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房颤创新药物可及性

房颤已成为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房颤显著增加脑卒中、心力衰竭等不良结局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Eur Heart J:多基因风险评分预测房颤的效能

在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AFPRS是AF发生的一个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子,当添加经过验证的临床风险评分和NT-proBNP时,它提供了互补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