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REP:基于氨基酸代谢的差异,通过质谱快速鉴别人食管鳞状细胞癌

2017-06-19 MedSci MedSci原创

我们显示iEESI-MS与PLS联合可以用于成功地原位和实时地识别肿瘤组织。 此外,我们发现二甲基甘氨酸,脯氨酸,异亮氨酸,天冬酰胺,异亮氨酸和精氨酸可能是与EC发展相关的分子生物标志物。 组织氨基酸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OC中涉及的潜在机制,并开发出鉴定手术中肿瘤组织的新手段。

食管癌(OC)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手段。为了减少外科手术风险和手术时间,我们探索了一种确定手术肿瘤边缘的新策略。在本研究中,我们共收集了从32名人类患者获得的128个癌性和128个非癌性数据库条目。使用内部提取电喷雾电离-MS,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m / z 104.13,m / z 116.10,m / z 132.13和m / z 175.13的相对丰度在癌组织中较高,而m / z 82.99,m / z 133.11,m / z 147.08,m / z 154.06和m / z 188.05的相对丰度在正常组织中较高。使用部分最小二乘法分析,可以使癌症样本的质谱与正常组织的质谱相区分,并且从载量图可以获得有差异的离子。通过碰撞诱导的解离实验,可以鉴别二甲基甘氨酸(m / z 104),脯氨酸(m / z 116),异亮氨酸(m / z 132),天冬酰胺(m / z 133),谷氨酰胺(m / z 147)和精氨酸(m / z 175) 。使用ROC曲线分析,我们验证了六种氨基酸对肿瘤组织鉴定的有效性。组织氨基酸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OC中涉及的潜在机制,并开发出在手术过程中鉴定肿瘤组织的新手段。

结论:总之,我们显示iEESI-MS与PLS联合可以用于成功地原位和实时地识别肿瘤组织。 此外,我们发现二甲基甘氨酸,脯氨酸,异亮氨酸,天冬酰胺,异亮氨酸和精氨酸可能是与EC发展相关的分子生物标志物。 组织氨基酸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OC中涉及的潜在机制,并开发出鉴定手术中肿瘤组织的新手段。

原文出处:

Chen Huanwen,Wei Yiping,et al.Rapid discrimination of human o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by mass spectrometry based on differences in amino acid metabolism.[J]Scientific Reports 7, Article number:3738(2017),doi:10.1038/s41598-017-03375-8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Ann Oncol:食管鳞癌精准化放疗效果与手术相似

     《肿瘤学年鉴》(Ann Oncol)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接受精准化放疗(CRT)的长期生存状况与手术相似;尚需大型研究探讨CRT对淋巴结阳性患者的疗效。   该研究的目的是在可切除食管癌患者中对比精准CRT和标准食管切除术后患者的5年生存预后。   从2000年7月至2004年12月,共有81例可切除中低位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随机接受食管切除术或精准CRT。主要终

ASO: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并非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预测因素

相关研究发现,淋巴结跳跃性转移(NSM)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目前对食管癌NSM的相关研究较为匮乏。为此,我国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相加庆副教授及付小龙教授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旨在筛选出影响NSM的风险因素,并对NSM在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预后价值做出评价。该研究结果发表于2013年5月18日在线出版的《外科肿瘤学年鉴》(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

Cancer Res:郑州大学发表癌症新文章

来自郑州大学、中山大学癌症中心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证实,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腺苷脱氨酶ADARs介导了腺苷(A)至肌苷(I)RNA编辑。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12月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 【原文下载】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的秦艳茹(Yan-R

Nat Genet: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新基因组及分子特征

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医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和目标区域深度测序技术鉴别出了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一些新基因组及分子特征。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表在3月30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王明荣(Ming-Rong Wang)研究员和加州大学洛杉

ESMO 2016:新辅助放化疗可延长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期

欧洲肿瘤医学学会大会上呈现的3期试验数据显示:对于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在手术的基础上添加新辅助放化疗,可以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OS)。 来自中国广州中山大学癌症中心的Hong Yang博士和同事们对451例年龄在18岁至70岁的阶段IIB期到III期的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了研究,评估新辅助放化疗能否延长患者的OS。 227例患者接受单独的手术治疗。余下224例患者首先接受

Nature: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状细胞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研究网络(The Cancer Genome Atlas Research Network, TCGA)的研究人员对从全世界病人体内收集到的559种食管癌和胃癌样品进行综合性分析,分析结果提示着两种主要的食管癌类型在它们的分子特征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应当被视为不同的疾病。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1月4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te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