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降支分叉病变急性闭塞支架后对角支丢失的补救

2024-05-20 DrKing道金医学 DrKing道金医学

一起来探案~

对角支丢失的补救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2岁。

主诉:突发胸部不适3小时余。

3小时余前(2023-02-22 13:50)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不适,位于胸骨后,呈压迫样,伴出汗、乏力,无恶心、呕吐、腹胀,无发热、咳嗽、咳痰、无头痛、头晕等症状未诊治,症状持续不缓解。

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血压180/?mmHg,口服美托洛尔片、硝苯地平药物应用,血压控制不详。

查体:心率84次/分,血压102/77mmHg。

D-二聚体 0.14μg/ml(0.08~0.5μg/ml)

Myo 107.93ng/ml(23~112ng/ml)

NT-proBNP 69.92pg/ml ↓(300~900pg/ml)

cTnI 0.083ng/ml(0~0.1ng/ml)

CK-MB 3.65ng/ml(2~7.2ng/ml)

入院首次心电图:

图片

入院后二次心电图:

图片

初步诊断

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处理

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300mg,同时一键启动导管室。

冠脉造影

RCA开口起源分布正常,内膜不光滑,第一转折处局限性狭窄约90%,中段局限性狭窄约90%,前向血流TIMI 3级,PDA开口狭窄约70%,前向血流TIMI 3级。

图片

图片

OM中段局限性病变,最重处狭窄约90%,前向血流TIMI 3级。

图片

LAD中段闭塞,前向血流TIMI 0级。

图片

治疗过程

成功穿刺右股动脉,导丝不能到达腹主动脉,更换左股动脉路径,穿刺成功并送导丝至主动脉根部,沿导丝送40CC主动脉内反搏球囊导管顶端标记点至第二、三前肋间,连接氨气及中心测压管路,启动机器,工作正常。

EBU 3.5指引导管到位,Sion导丝至LCX远端,送NS导丝于18:01通过LAD中段闭塞处至LAD远端,2.0×15mm球囊8atm扩张。

图片

扩张后造影:

图片

扩张后造影,前向血流TIMI 1~2级。

图片

图片

3.0×22mm支架,D2拘禁2.0×15mm预扩球囊。

图片

11atm释放支架。

图片

2.0×15mm球囊4atm扩张对角支开口。

图片

撤出对角支内球囊,再次11atm扩张支架球囊。

图片

对角支开口狭窄约90%,前降支支架远端可见肌桥。

图片

3.0×12mm非顺应性球囊支架内14~20atm后扩张。

图片

图片

对角支血流1级。

图片

送另1根NS导丝穿支架网眼进入对角支。

图片

2.5×12mm非顺应性球囊12atm扩张对角支开口及近段。

图片

对角支血流恢复3级。

图片

球囊对吻扩张。

图片

图片

非顺应性球囊近端支架内POT。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5×20mm药物球囊扩张对角支开口。

图片

图片

沿NS导丝送2.5×20mm药物球囊对角支开口及近段以9atm 60s释放。

图片

图片

最后结果:

图片

术后用药

阿司匹林片100mg qd

氯吡格雷片75mg qd

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qd

术后检查

图片

图片

查体:

Myo 108.85ng/ml(23~112ng/ml)

NT-proBNP 892.92pg/ml(300~900pg/ml)

cTnI 2.164ng/ml ↑(0~0.1ng/ml)

CK-MB 34.08ng/ml ↑(2~7.2ng/ml)

作者:DrKing道金医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陕西师范大学田振军联合脑与行为科学研究所贺志雄团队Adv Sci:M1区神经元通过中继脑区MnR调控心功能

该研究为深入分析脑与心脏之间的确切调控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为研究“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Heliyon:当归补血汤治疗心肌梗死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

采用网络药理学与体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当归补血汤(DBD)对心肌梗死的作用及机制。

怀疑心肌梗死时,需检测实验室指标?

心肌梗死是一种急症。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部分心肌因缺血发生的局部坏死。95%以上的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以下为临床常用检验项目。

游走的血栓------溶栓剂化解于无形

患者男性,55岁,因发病2小时入院。

急性心梗右冠严重扭曲钙化植入支架后前向血流中断术后死亡

患者男性,79岁,因突发胸痛2小时急诊入院。

Cardiovasc Res:谢峻团队揭示心-肠交互调控对心梗后再灌注损伤严重程度的调控机制

首次揭示了心脏-肠道-微生物群-免疫轴的双向调控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炎症风暴中的重要作用,为日后开发针对菌群移位的AMI靶向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