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Sci专访陈凯先院士:中医药送给世界的礼物--从屠呦呦教授获得诺奖说起

2015-11-09 MedSci MedSci原创

11月4日,上海科普大讲坛特邀我国著名药学家、中科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陈凯先院士,带领公众从青蒿素开始,走进中医药学的神奇世界,陈凯先院士跟我们分享《中医药送给世界的礼物》,并鼓励年轻科研工作者一定要发扬我国原创科技优势,加强中药和天然药物创新研究。 在此次分享会中,梅斯医学(MedSci)有幸采访到陈凯先院士。 MedSci:陈院士,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2015年10月,中国药

11月4日,上海科普大讲坛特邀我国著名药学家、中科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陈凯先院士,带领公众从青蒿素开始,走进中医药学的神奇世界,陈凯先院士跟我们分享《中医药送给世界的礼物》,并鼓励年轻科研工作者一定要发扬我国原创科技优势,加强中药和天然药物创新研究。

在此次分享会中,梅斯医学(MedSci)有幸采访到陈凯先院士。

MedSci:陈院士,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2015年10月,中国药学专家屠呦呦获得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使得“青蒿”,“青蒿素”倍受关注,那么以后我们如何从中药宝库中挖掘更多青蒿素这样的药物?当前存在哪些困难?

陈凯先院士:青蒿素在挖掘之前谁都不知道有这么好,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越南抗美战争不断升级,应越南领导人的要求,毛主席、周总理指示有关部门把解决热带地区部队遭受疟疾侵害、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军事行动等问题,作为一项紧急援外、备战重要任务立项。青蒿素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由60多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组成的500多人参加的大协作科研队伍,在分工协同的组织模式下,科研人员四处去寻找,最后在医药宝库中挖掘除了青蒿素。所以我们首先一定要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宝库。

二、关注重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中医曾在麻醉,神经等领域创造过多个“世界第一”,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用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开创了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首创用水银膏治疗皮肤病等,所以每个学科都有很多亟待要解决的问题,要善于抓住当前重点研究方向。

三、多学科交叉

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领域。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中医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模式,“治未病”、“辨证论治”、“经络和脏腑”等理论、治则和诊疗方体系,都具有我国独特的原创思维,蕴含着系统生物医学、生物化学等国际前沿的科学思想,所以我们要中西药学并举,运用多种科学交叉以及现代科技挖掘中医药学宝库,获得有重要国际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

四、老药找新用途

在国外有一个策略,就是在已知的药源中去找新用途,因为老药的安全性和药效性都是已经完全掌握,这样就省去了很多的探索时间。比如埃博拉病毒爆发,全世界都在找治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最后是来自美国得克萨斯生物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中草药提取成分汉防己碱来抑制埃博拉病毒传染,那么为什么不是我们中国人找到?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困难是我们没有埃博拉病毒,无法进行筛选研究,主观原因是我们自己研究工作做的不足,意识不足。

所以我们要需要建立一个非常完备的化合物宝库,瞄准国际重大问题,进行筛选,在已知的药源中去找相匹配的化合物进而研发药物。

五、坚持不懈

屠呦呦教授课题组搜集了808味可能抗疟的中药,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终于在第191次低沸点试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在研究青蒿素化学结构中,团队又于1973年获得重大成果——首先发现了双氢青蒿素。屠呦呦教授亲自服用青蒿素,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所以,不要怕失败,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饶毅博客: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

摘要1970年代早期,多数中国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生存而无机会开展研究。两位年轻的研究者屠呦呦和张亭栋,分别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揭示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砷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回顾四十年前开始的历程,不乏曲折和反讽。青蒿素工作源于中国帮助越南抵抗美国,三氧化二砷源于观察、验证和改进乡村中医的实践。虽然他们的药物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两位研究者迄今未获国内外充分肯定,

青蒿素不为人知的背后--专利大战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30,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来自中国科学家 Youyou Tu (屠呦呦)因发现抵御疟疾的疗法,以及两位科学家:William C. Campbell and Satoshi Ōmura因发现抵御蛔虫感染的疗法而获得此奖。科学家 Youyou Tu获得一半奖金,另外两位科学家分享另外一半奖金。研究者William C. Campbell和Satoshi Ō

2015诺贝尔奖:这首先是关于拯救生命的奖

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两组研究者:威廉·C·坎贝尔和大村智,发现了对抗线虫病的阿维菌素;以及屠呦呦,发现了对抗疟疾的青蒿素。 在研究黄花蒿抗疟效果的过程中,屠呦呦得到了葛洪《肘后备急方》的启发,改换了提取方式,从而成功获得了有活性的青蒿素。这引发了又一轮关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争论。在新闻发布会上,诺贝尔奖委员会成员、发言人汉斯·弗斯伯格说: “非常重要的是,我们不是把本届诺奖

盘点:深度解读屠呦呦及青蒿素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屠呦呦及国外另外两位科学家因发现抵御寄生虫感染的新型疗法而获奖,其中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可以抵御疟疾感染而获得诺贝尔奖。那么屠呦呦与青蒿素的发现到底有什么渊源呢?青蒿素的现状又是如何呢?本文中小编就为您盘点了一些相关的知识。【1】屠呦呦获奖领域——疟疾 与文化和历史的纠缠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她和她的同事在青蒿

科技进步赶不上淘宝造假——青蒿素抗癌药“被研发”了

原标题:网店称青蒿素保健品能抗癌 专家称没有明确定论  随着屠呦呦女士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开始走入大众的视野,与此同时,网络购物平台上开始出现一些青蒿素产品。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在互联网上检索“青蒿素保健品”时发现,有多家网店在出售国外进口的高纯度青蒿素保健品,其中有不少商家在介绍该产品时称其能够“抗癌、抗肿瘤、治疗白血病”。相关专家表示,青蒿素是否有抗癌作用尚在研究中,还没有

上交大新成果有望解决全球青蒿素供应不稳定难题

今天,上海交通大学唐克轩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公布了其最新研究成果,该团队在采用代谢工程策略培育高含量青蒿素青蒿及产业化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或将颠覆青蒿素行业的原有模式,解决全球青蒿素低价、供应不稳定的难题。 通过10年多的研究,唐克轩团队先后获得了含量达1%~1.5%的杂交种(第1代青蒿产品)和含量达1.5%~2%的代谢工程青蒿(第2代青蒿产品),而近期第3代抗除草剂青蒿产品的推出,将使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