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研究机构确定室外空气污染为新致癌物
2013-11-01 佚名 中国青年报
当一个人走出家门,他可能就身处致癌物的包围中。这可不是危言耸听——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对外宣布,确定室外空气污染为新的致癌物,致癌级别与吸烟、吃发霉的食物、遭受紫外线辐射、呼吸甲醛等归为一类。 “我们所呼吸的空气已经被致癌的混合物污染,它不仅对环境卫生产生威胁,也是主要的癌症致死原因之一。”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一位负
当一个人走出家门,他可能就身处致癌物的包围中。这可不是危言耸听——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对外宣布,确定室外空气污染为新的致癌物,致癌级别与吸烟、吃发霉的食物、遭受紫外线辐射、呼吸甲醛等归为一类。
“我们所呼吸的空气已经被致癌的混合物污染,它不仅对环境卫生产生威胁,也是主要的癌症致死原因之一。”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一位负责人这样告诉媒体。这家权威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进行和促进对癌症病因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对癌症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和研究。
一直以来,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是全世界科学家关心的话题,可它的致癌性并不是在每一次实验中都能清晰体现。为此,甚至引起过一些争论。
但这次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报告宣告了一个一锤定音的结果。“室外空气污染作为人类致癌物的结论,是由24位世界顶尖学者组成的工作团队,回顾检视了超过1000篇科学论文,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作出。”研究的主持者之一、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医学中心教授达纳·卢米斯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10月24日,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专门就此问题发表了一篇详细的报告。其中显示,这超过1000篇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居住于欧美的人群,那里每立方米空气中PM2.5的含量,大约在20~30微克左右。【原文下载】
室外污染空气与黄曲霉素、砒霜、石棉、甲醛等戴上了同一顶“帽子”
“一个人每天都要进行几千次呼吸,吸入约1万升空气。因此,人的肺部会吸入剂量可观的空气污染物,即使那些成分含量甚微。”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名为《空气污染与癌症》的专题报告中,项目组成员乔纳森·萨米特写道。
这一次,被加入一级致癌物名单的除了大气污染,还有颗粒物。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张金良教授的话说,这些困扰科学家们已久的小小颗粒物,终于被“戴上了一顶帽子”。
“这里的空气污染并不指特别的某种污染物”,张金良说,“就是每个人都呼吸的空气。没有例外。”
这顶名为“一类致癌物”的“帽子”,意味着被污染的室外空气是一种对人类有明确致癌性的混合物。“所谓人类肯定的致癌物,就是说流行病学的证据以及动物实验的证据都很充分,都能证明这一物质对人类有致癌作用。”张金良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如今,与空气污染同戴这顶致癌“帽子”的,还有黄曲霉素、砒霜、石棉、甲醛、烟草以及槟榔等物质。
这些物质都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一一确定的。从1971年起,这一机构就开始组织专家“织帽子”——收集并回顾全球各地各类物质对人类致癌危险性的资料,并进行关于癌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工作。这家机构将致癌物分为五大类别:致癌物、很可能致癌、可能致癌、未知和很可能不致癌。“可能致癌”的二类致癌物中包括了不少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咖啡、泡菜,等等。
“作为一个科研机构,我们的角色是给世界卫生组织或各国政府提供健康信息,使他们根据结果来采取恰当措施应对当下处境。”卢米斯博士在一封邮件中向记者解释。
事实上,他们所撰写的专题论文,权威得被媒体称为“致癌物百科全书”。多年来,这家机构一共宣布了110多种致癌物。
这样一个机构,当然无法忽视日益严峻的室外空气污染问题。“机动车辆尾气、工业生产、发电、家庭中固体燃料的燃烧,以及其他种种来源,已经污染了全球的空气。”
但此前,即便是在最新最权威的医学教科书上,空气污染也没有被列为致癌的原因,虽然柴油尾气早已被列为致癌物。“‘戴帽子’的过程是比较谨慎的”,作为研究院里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室的主任,张金良曾经应世卫组织室内空气污染专家组的邀请,参与世卫组织的国际研究项目。在她印象中,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今年1月就已经征召在相关领域感兴趣的研究者。
最终这一特别工作小组选入了24名专家,专门评估空气污染的致癌性。他们来自11个不同的国家,“都是对这一领域比较熟悉的”。
与此同时,癌症研究机构还面向全球的学者征求“你认为与此有关的任何研究资料”,这些资料可能与大气科学、流行病学、毒理学、癌症生物学等多方面有关。“如果那位专家研究的领域是室外大气与癌症的关系,那么全球与大气污染和癌症相关的资料他都要搜集到”。
这些论文依据其质量经过筛选之后,就挑出了最终呈递到工作团队手上的1000多份材料。
“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科学、非常复杂的过程。”张金良总结说。
“这些科学数据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人类暴露于被污染空气中的流行病学研究,其次是那些暴露于空气中的动物患癌实验,还有就是癌症与空气污染之间机理的研究。”卢米斯博士这样告诉记者。
世界各地多有差异的资料却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结果。卢米斯显然对结论信心十足:“基于这些广泛的科学信息,我们工作小组断定,有充足的证据显示污染的空气是一种致癌物,不论对人类或是对动物都是如此。此外,也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会引发细胞损害以及其他能导致癌症的变化。”
他还指出,室外空气污染程度加重后,风险增加的不仅仅是肺癌,甚至膀胱癌也可能增多,这一结果适用于全球所有地区。
以往科学家们只简单地认定空气中某一项污染源为致癌物,这一次他们把整个“室外污染空气”都给塞到帽子里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近交出的这份报告,特别提及了PM2.5颗粒。这种来源广泛、成分复杂的细颗粒物,如今已经被越来越多国家当做一项指标性的污染物。
而在学者们从忽视到重视的这一过程中,它在全球范围内的平均浓度也从每立方米小于10微克发展到了每立方米约100微克。
比起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这种细颗粒物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携带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并可以进入支气管和肺泡,而且“请神容易送神难”。
不同于大颗粒PM10仅仅在上呼吸道的“小打小闹”,当人体吸入的细颗粒物数量庞大,呼吸器官过滤不过来时,细颗粒们就会不客气地在人类身体里“安营扎寨”——它们能够直接进入细支气管与肺泡,带着随身附着的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多环芳烃等)参与到血液循环系统与人体的新陈代谢中去,甚至到大脑的嗅觉神经轴突旅行一趟。
报告中所提到的“室外污染空气”,便是这样一种掺着细颗粒与各种污染物质的复杂混合物。
最近一篇发表于《环境与健康展望》杂志上的论文显示,粒径在0.25~0.5微米之间的细颗粒物浓度数与居民健康、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关系尤为显著。
以往,科学家们只简单地认定空气中某一项污染源为致癌物,譬如柴油内燃机排出的废气。然而这一次,他们把整个“室外污染空气”都给塞到帽子里。
但对于环境科学教授张金良而言,空气污染的危害远不止这一顶帽子:它们在人体内的沉积带来的可能是更大风险的哮喘、心血管疾病、出生缺陷和过早死亡,当然,当下这串列表上也可以妥妥地加上肺癌与膀胱癌。
2012年,美国心理学会的一份报告称,污浊的空气对大脑没有好处——它会损害儿童的认知能力,使得成人的认知能力面临下降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抑郁。
如果母亲怀孕期间遭遇了空气污染,生出来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遭遇注意力集中的问题,或是焦虑、抑郁等症状。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报告向国际社会发出一个强烈信号:采取行动,别再拖延了
“国内的研究比较零散,我们没有条件像欧美那样做大型的、很多年的追踪调查,而这种队列研究的结果往往很可信。”提起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这次的结论,张金良注意到他们的主要材料来自欧美科研机构,“所以你看到报告中提及的主要论据,都是基于欧美的环境做出的研究,是在PM2.5数值在20~30之间的情况。”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这次将室外污染空气归为致癌物的主要证据之一,是今年7月间刊登于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一篇论文。它综合了在欧洲9个国家内进行的17项队列研究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即便是在空气污染水平低于欧盟标准(每立方米25微克)的环境中,暴露在室外污染空气中的人也会有更大的风险罹患癌症。
这些研究追踪了居住在欧洲的近32万居民,在平均12.8年的追访中,有2095名参与者最终患上了肺癌。
研究人员们发现,哪怕PM2.5是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每立方米空气中每增加5微克细小颗粒,患肺癌的风险就增加了18%。而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或是附近交通情况,与癌症都没有出现明显联系。
此前,欧盟曾通过《环境空气质量指令》,希望各成员国能在2015年时将城区PM2.5的年平均指数控制在20以内,而主持这项研究的丹麦癌症协会中心研究员则非常简洁地对媒体讲述他们的新发现:“PM2.5越少越好,越多越糟”。
动物实验方面的主要证据来自巴西圣保罗。研究人员将颗粒污染物注射到小白鼠的皮下,与其他研究的结果类似,颗粒物带来了更大的风险:注射部位的肿瘤发病率也增长了。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主任希望,当将整个“室外空气污染”都归类为一种致癌物以后,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口也许能够有所醒悟:“这份报告应该向着国际社会发出一个强烈信号:采取行动,别再拖延了。”
话虽如此,不过,各地的空气污染情况,实际大为不同。
卢米斯博士就对记者表示,要减少空气污染,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各国面临的局面是不同的:“对比东亚与欧洲,空气污染的水平、来源与成分都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国家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去应对它。”
他也对位于法国的欧洲新闻网解释这种不同:污染最集中的地方,是在非洲、东亚与南亚。但很大的不同在于,在非洲,污染的空气随风而来,大部分是扬沙带出的可吸入颗粒物;而在亚洲,污染空气则主要来自煤炭的燃烧,这是工业不断发展带来的结果。
所以,也可以这样理解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给出的这项数据——在2010年,全世界有320万人因为暴露在大气污染中而过早死亡,另有22.3万人因为空气污染死于肺癌——其中半数以上的人生活在东亚地区。
原文出处:
Dana Loomis a, Yann Grosse a, Béatrice Lauby-Secretan a, Fatiha El Ghissassi a, Véronique Bouvard a, Lamia Benbrahim-Tallaa a, Neela Guha a, Robert Baan a, Heidi Mattock a, Kurt Straif a, on behalf of 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Monograph Working Group IARC, Lyon, France.The carcinogenicity of outdoor air pollution.The Lancet Oncology, Early Online Publication, 24 October 2013.doi:10.1016/S1470-2045(13)70487-X.【原文下载】
相关新闻链接: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研究机构#
78
#致癌#
51
#致癌物#
51
#污染#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