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Metab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涛教授团队揭示LRP1介导ARF1 K73乳酸化修饰调控细胞间线粒体转移和缺血性脑损伤

2024-09-19 论道心血管 论道心血管

该研究揭示LRP1通过调节细胞葡萄糖代谢影响ARF1乳酸化修饰,进而调控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细胞间线粒体转移、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

缺血性脑卒中是导致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线粒体作为维持能量与代谢稳态的关键细胞器,参与和影响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是脑卒中的潜在干预靶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细胞间线粒体转移如何调节健康和疾病中各种器官系统的生理和功能机制逐渐被阐释,靶向线粒体转移的干预手段应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也展现出了无限的应用潜力。

2024年9月3日,西南医科大学江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涛教授(Lead Contact)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曹洋教授联合在Cell Metabolism上发表了题为“Astrocytic LRP1 enables mitochondria transfer to neurons and mitigates brain ischemic stroke by suppressing ARF1 lactylation”的论著。文章系统解析了低密度脂蛋白相关受体蛋白1 (LRP1)对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转运的重要调控作用,揭示LRP1通过调节细胞葡萄糖代谢影响ARF1乳酸化修饰,进而调控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细胞间线粒体转移、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

图片

首先,研究者运用电镜、流式细胞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Seahorse分析等技术手段,证实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后,可通过线粒体转移减少氧-糖剥夺(OGD)导致的神经元损伤。然而,LRP1缺失的星形胶质细胞,外排的健康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保护作用显著下降(图1)。

图片

图片

图1. LRP1调控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外排,保护缺氧神经元

为了明确LRP1对星形胶质细胞代谢的影响,研究者通过代谢组学联合13C同位素标记实验,证实LRP1缺失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葡萄糖摄取进而影响乳酸的生成。并且,通过小分子抑制剂和基因干预等,证实了LRP1调控的乳酸代谢影响星形胶质细胞的线粒体外排过程。有趣的是,研究者发现急性乳酸暴露可剂量依赖性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外排,提示乳酸可调控细胞间线粒体转移(图2)。

图片

图2. 乳酸可调控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外排

乳酸化修饰是一种乳酸浓度依赖性的新型蛋白修饰。研究者基于LRP1对乳酸代谢的调控及其在线粒体外排中的作用,通过4D蛋白质组学及乳酸化修饰组学鉴定出LRP1敲减后有136个蛋白的163个位点发生乳酸化修饰的改变,其中ARF1第73位的赖氨酸乳酸化修饰(ARF1 Kla73)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即研究者通过免疫共沉淀和乳酸化修饰点抗体证实ARF1 Kla73在LRP1缺失后发生了显著改变,并进一步通过点突变的干预方式明确ARF1 K73的乳酸化修饰参与调控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外排

进一步,研究者在小鼠脑内干预LRP1的表达并过表达ARF1乳酸化修饰突变体,证实敲减LRP1或促进ARF1乳酸化修饰可引起脑脊液中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线粒体数量下降。进一步的免疫荧光和双光子扫描也证实了神经元中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线粒体明显减少。随后,作者通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建立脑缺血模型,通过7.0T磁共振、行为学评估和共聚焦显微镜证实了LRP1-ARF1 Kla73轴在调控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转移、改善缺血性脑损伤中的重要作用。最后,作者通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样本进一步验证了其研究发现(图3)。

图片

图3. 动物在体实验和临床数据证实LRP1调控线粒体转移和脑缺血损伤

综上所述,研究发现LRP1通过减少星形胶质细胞的乳酸生成,降低ARF1的乳酸化修饰水平,从而调控健康线粒体由星形胶质细胞向神经元的传递,这一过程可以拮抗缺血所造成的器官损伤(图4)

图片

图4. 研究机制图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周牮博士、张丽芳助理研究员、彭建华副教授、张先辉实习研究员及硕士研究生张帆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涌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涛教授(Lead Contact)、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曹洋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4.05.016

作者:论道心血管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 Ethnopharmacol:桃红四物汤改善血管结构促进血管生成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综合药理学研究

利用综合药理学的方法,研究桃红四物汤(THSWD)对新血管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

东南大学最新ACS Nano:近红外荧光染料作为高灵敏度半胱氨酸纳米探针监测缺血性脑卒中

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机制的近红外荧光染料 S-DCM-OH(835),并进一步制备了荧光纳米探针 S-DCM-NIR(835)NP,用于特异性检测半胱氨酸(Cys)。

ANESTHESIA & ANALGESIA:动脉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加重麻醉相关的低血压和脑氧合不足:一项临床前研究

本研究结果首次证明缺血性脑卒中本身会增加 IOH 的严重程度,特别是合并高血压病史时;这种组合可能会损害半影区的灌注。

论著|结构化认知康复治疗在新加坡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卒中发作次数、脑白质高信号程度和深部微出血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影响认知康复治疗的预后。然而,这些发现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且可指导未来临床试验的设计。

JAHA: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中发病率越来越高。合并CHD和房颤的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可能是合并房颤的无CHD患者的5倍。

European Radiology:侧支循环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脑血屏障通透性的相关性

虽然推测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显著增加可以解释不良侧支状态与较高出血转化率之间的相关性,但脑侧支与血脑屏障通透性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仍未得到充分探讨,特别是在机械取栓治疗的患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