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Biomed Eng:新型植入性miR传感器

2017-03-23 wangzhe MedSci原创

在本实验中,我们构建了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工程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微RNA和其他寡核苷酸的反应事件。传感器的原理来自于两个寡核苷酸电荷基团的位移和来自纳米管表面的水之间的竞争效应,这一效应导致溶剂化色素样反应。该传感器能够通过单分子传感器元件进行检测并通过使用多个纳米管进行多路复用。我们还表明,传感器在整个尿液和血清中起作用,并且可以在植入活体小鼠后非侵入性地测量DNA和微小RNA。

碳纳米管(英语:Carbon Nanotube,缩写CNT)是在1991年1月由日本筑波NEC实验室的物理学家饭岛澄男使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从电弧法生产的碳纤维中发现的。它是一种管状的碳分子,管上每个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相互之间以碳-碳σ键结合起来,形成由六边形组成的蜂窝状结构作为碳纳米管的骨架。单壁碳纳米管是可植入传感器的理想材料,由于其在近红外光谱区域的发射光谱,光稳定性和精湛的灵敏度备受关注。

生物流体中的微小RNA和其他小寡核苷酸是有希望的疾病生物标志物,但常规测定方法不适合于日常护理的植入式测量或可穿戴式的复杂的测量需要。

在本实验中,我们构建了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工程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微RNA和其他寡核苷酸的反应事件。传感器的原理来自于两个寡核苷酸电荷基团的位移和来自纳米管表面的水之间的竞争效应,这一效应导致溶剂化色素样反应。该传感器能够通过单分子传感器元件进行检测并通过使用多个纳米管进行多路复用。我们还表明,传感器在整个尿液和血清中起作用,并且可以在植入活体小鼠后非侵入性地测量DNA和微小RNA。

原始出处:

Harvey J D, Jena P V, Baker H A, et al. A carbon nanotube reporter of microRNA hybridization events in vivo[J].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27 January 2017.doi:10.1038/s41551-017-0041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转载须授权!

作者:wangzhe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FDA批准通过索林集团植入式心脏远程监控器SmartVIew

本周,索林集团宣布,FDA已经批准了其为植入有心脏节律管理装置的患者设计的远程监控应用装置SmartView 。这项技术使医生能够在办公室外对其装有索林集团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DC)Paradym 装置的患者进行监控。SmartView是一个家庭健康中心,能够无线接收病人植入式装置的数据。这些数据通过蜂窝技术网络系统传送到网络应用程序中。医生可以通过有效的PDF报告获取这些数据信息。监控器可以

Nat Commun:新型丝蛋白植入物用于骨折固定术

目前,金属固定系统是骨折固定术的金标准,固定装置通常由金属合金制成。但是金属装置可能有其缺点:因为它们比较僵硬和不易弯曲,所以能够引起底层骨的应力。它们还会造成感染风险增加和伤口愈合不佳。在某些情况下,骨折愈合后金属植入物必须拆除,迫使二次手术。 最近,由合成聚合物组成的可吸收固定装置,引起很多科学家的注意,因为它们缺乏应力遮挡,所以能避免移除,可以改善骨骼重建。然而

人工耳蜗植入因基因疗法而得到升级

用基因疗法提高人工耳蜗植入的有效性可能在某一天能让不同程度耳聋的人感受到更为复杂的声音——如辨别诸如三角铁的叮当声或钢琴柔和调子等不同乐器中的音色。听力损失通常会发生在耳蜗毛细胞丧失之后;耳蜗毛细胞是内耳中的特别细胞,它们能帮助将声音振动转变成为神经电脉冲,这就是让我们能听到声音的过程。人工耳蜗自1970年代以来就已在市场上出售,它们通过影响耳蜗毛细胞而使听力得到部分的恢复。然而,目前的人工耳

Cell Res:AQP5/8导致宫腔液体过多,可能与胚胎植入失败有关

胚胎植入的成功与否是妊娠建立的关键门槛。植入前相关激素紊乱是导致胚胎植入失败的一个常见因素,过去的观点主要认为这是由于破坏了子宫内膜的接受性造成的。然而除子宫内膜接受性因素之外,胚胎在植入前需要借助子宫收缩及宫腔内液体环境运输到准确的植入位置,并在定位后实现宫腔液体的快速重吸收,以促进胚胎与子宫上皮的粘附,故推测植入前宫腔液体的准确调控对植入的成败也具有潜在的重要影响(Chen, et.al.

下一代的希望:核型定位-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Karyomapping PGD)的故事

与大多数科学技术一样,karyomapping PGD(核型定位-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涉及到一些复杂而精确的参数,但若谈及它对患者生活的改善,那可谓是重拳出击。最近几篇文章报道了一些因为PGD的使用,从而在出生时幸免于患上特定遗传疾病的新生婴儿。两个澳大利亚的家庭因此能够保证他们自身所携带的遗传疾病不被传递给他们的孩子,从而确保家庭未来后代的安全。因此,标题用了“让诅咒在这里终止”作为背景,我们

ACC 2016:请不要剥夺临终患者停用ICD的权利

在芝加哥举行的第65届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会议称,许多植入了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患者都不知道这个装置是可以停用的,以避免生命的最后时刻,装置导致的痛苦的冲击。Silvia del Castillo博士和同事对243名植入ICD的患者进行了研究,虽然大多数患者能认识到自己使用ICD的原因和装置的功能,但是只有64%的患者晓得ICD引发的冲击是十分痛苦的。此外,68%的患者认为,室性心动过速时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