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替卡格雷对轻度中风或短暂性缺血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

2019-06-17 MedSci MedSci原创

研究认为,与使用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相比,使用替卡格雷加阿司匹林治疗的轻度中风或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反应性高的比例较低,尤其是携带CYP2C19功能丧失等位基因的患者

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替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轻度中风或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90天血小板反应性和卒中复发风险的影响。

本次研究为II期临床研究,总计675例急性轻中风或短暂性缺血性发作患者参与研究。在症状出现24小时内,以阿司匹林(前21天每天100毫克)为基础,使用替卡格雷(180毫克首剂,之后每天90毫克)或氯吡格雷(300毫克首剂,之后每天75毫克)。研究的主要结局是90天时血小板反应性高的患者比例。血小板高反应性定义为P2Y12反应单位大于208,次要结果为遗传变异影响氯吡格雷代谢患者在90天时血小板反应性高,以及在90天、6个月和1年时任何中风(缺血性或出血)复发。

90天时,替卡格雷/阿司匹林组280例患者中35例(12.5%)和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290例患者中86例(29.7%)出现高血小板反应性(风险比0.40),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的患者为10.8%对35.4%(0.31)。替卡格雷/阿司匹林组336例患者中有21例(6.3%)中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339例患者中有30例(8.8%)中风(风险比0.70)。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相比,替卡格雷/阿司匹林组大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0天的卒中复发率较低(6.0% vs 13.1%;风险比0.45)。替卡格雷/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大出血或小出血发生率无差异(4.8% vs 3.5%)。

研究认为,与使用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相比,使用替卡格雷加阿司匹林治疗的轻度中风或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反应性高的比例较低,尤其是携带CYP2C19功能丧失等位基因的患者。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JAMA:18-49岁中青年人群中风后长期死亡风险研究

中青年中风幸存患者长期死亡风险高于一般人群

Lancet:中风4.5小时后接受阿替普酶溶栓仍可以获得较好的功能预后

中风发作后4.5-9小时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阿替普酶治疗后,其功能预后优于安慰剂组。尽管阿替普酶治疗增加有症状脑出血风险,但这不能否定溶栓治疗的整体效益

美国心律学会年会研究称,左心耳消融或可增加中风危险

在日前召开的美国心律学会(HRS)协会上公布的一项来自美国MetroHealth医疗中心的单中心研究表明,左心耳消融可能会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风险增加。

Cell :中风治疗新篇章-抑制细胞铁死亡

研究发现神经元通过诱导硒蛋白(包括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对铁死亡相关刺激做出反应。硒(Se)可在铁死亡过程中增强GPX4和其它基因的转录,通过共激活转录因子TFAP2c和Sp1来保护神经元,在中风的营养和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Circulation:需口服抗凝的房颤负荷阈值和中风风险

房颤(AF)与中风风险增加有关;但尚无明确的开始口服抗凝(OAC)的AF负荷阈值。现研究人员尝试研究OAC处方实践的变化与新发房颤预后的关系。研究人员开展一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心脏植入电子设备、与2011年-2014年进行远程监测、CHA2DS20VASc评分≥2,而且无中风史的患者或在过去2年口服抗凝的患者。在10212位心脏植入电子设备的患者中,其中4570(45%)、3969(39%)、32

JAMA Neurology:是疲劳还是中风?加拿大研究称,女士小中风更易被误诊

发现,尽管男性和女性同样可能报告非典型的卒中症状,男性更容易被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小卒中,而女性更容易被诊断偏头痛或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