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J:对决定间日疟原虫多样性的因素进行鉴定

2017-07-16 MedSci MedSci原创

目前从东南亚输入到中国的间日疟原虫病例趋势近年来急剧增加,特别是中缅边界地区。与变化的传播强度相关的间日疟原虫种群的高重组率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局部选择压力。然而目前关于该地区间日疟原虫遗传变异性的信息很少。因此,本研究评估了CMB区域间日疟原虫基因组序列的遗传多样性,旨在提供新基因座位上的阳性选择的信息。

近日,国际杂志 《MJ》在线发表一项关于全基因组扫描鉴定阳性选择下的间日疟原虫基因的研究。

目前从东南亚输入到中国的间日疟原虫病例趋势近年来急剧增加,特别是中缅边界地区。与变化的传播强度相关的间日疟原虫种群的高重组率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局部选择压力。然而目前关于该地区间日疟原虫遗传变异性的信息很少。因此,本研究评估了CMB区域间日疟原虫基因组序列的遗传多样性,旨在提供新基因座位上的阳性选择的信息。

本项研究通过对CMB区域中的间日疟原虫的全基因组调查,采用来自当地患者的血液样本来确定人群特异性选择性过程。结果表明,在一些重要的基因家族中,所测序的间日疟原体分离株之间有相当大的遗传多样性和平均配对差异。使用标准化综合单倍型分数(| iHS |)对SNP高于1%分布的染色体区域中的所有SNP进行分析,观察到最高得分位点共涉及356个基因,其中大部分与红细胞侵袭和免疫逃避相关。此外,还应用XP-EHH进行检测,并在高阳性评分列表中观察到与抗疟疾耐药性相关的一些重要基因。这一结果表明,CMB区的间日疟原虫面临比任何其它区域更大的生存压力,并导致与宿主-疟原虫相互作用相关的基因的强阳性选择。

本研究表明,CMB区域间日疟原虫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入侵和耐药基因阳性选择信号较为符合CMB区域疟疾消除项目中药物使用史。此外,该结果还表明基于单倍型的检测选择可以协助全基因组方法对决定间日疟原虫多样性的因素进行鉴定。

原始出处:

Hai-Mo ShenShen-Bo Chen, et al.Genome-wide scan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Plasmodium vivax genes under positive selection.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0)
#插入话题
  1. 2017-07-26 wei834766788

    好好好好个咯啦咯啦咯啦

    0

  2. 2017-07-24 wei834766788

    sddffhhj

    0

  3. 2017-07-22 只玩辅助

    很好

    0

  4. 2017-07-21 wei834766788

    ????!????

    0

相关资讯

2017年3月10日Science期刊精华

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7年3月10日)发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让小编一一道来。 1.Science特刊:7篇长文解读人工合成酵母染色体——开启合成生命新纪元! doi:10.1126/science.aaf4597 doi:10.1126/science.aaf4831 doi:10.1126/science.aaf4

4月25日世界防治疟疾日 盘点疟疾研究重大进展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五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一旦疟原虫通过蚊子叮咬进入人体,它们先在肝脏中增殖,随后侵入红细胞,在那里,它们导致所有的疟疾症状。疟疾能通过受感染的蚊虫叮咬传播,影响了世界上97个国家和地区。

疟原虫体内的神奇蛋白竟可对抗100多种癌细胞

疟原虫也能治癌症了?前几天, 知名杂志European Urology上刊登了一篇文章,研究人员从疟原虫体内分离出一种称为VAR2CSA的蛋白质,通过对VAR2SCA进行结构改造添加细胞毒性药物,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疟疾蛋白质药物组合显著延长了对顺铂化疗完全耐药的高度侵袭性膀胱癌小鼠的生存期。

PLON ONE:使用微滴数字PCR 对四种人疟原虫进行定量检测

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dPCR)是基于水-油乳液微滴技术的微滴技术。它是一种用于检测和描绘复杂背景的次要等位基因的高灵敏度方法,并且能够提供靶标DNA的绝对定量。ddPCR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多种病原体的检测。

CELL HOST MICROBE:疟原虫入侵红细胞新机制 潜在药物靶点

细胞内寄生虫必须侵入宿主细胞才能成熟并且进行传播。疟原虫就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虫,其必须侵袭宿主红细胞才能完成生命周期。 昨天 Manuel Llinás课题组在细胞宿主和微生物(Cell Host & Microbe)杂志发文,阐述疟原虫侵袭宿主红细胞新机制。他们发现属于Apicomplexan AP2(ApiAP2)家族的寄生虫特异性转录因子PfAP2-I可以负责调控疟原虫与宿主红细

MJ:评估纯化间日疟原虫感染红细胞的NWF过滤器

在离体药物测定,体外侵袭测定以及基因组测序实验过程中常常需要从临床血液样品中分离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iRBC)。目前用于从疟疾感染的血液中去除白细胞(WBC)的方法比较耗时且费用昂贵的。本研究开发了一种用于纯化iRBC的原型无纺布(NWF)过滤器,且在试验研究中显示出很好的去除WBC的能力。先前的研究工作是通过优化处理5-10毫升血液的原型过滤器进行的。随着过滤器的不断商品化,本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