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女性,乏力,低血钾,高血糖,确诊Gitelman综合征合并糖尿病1例

2024-05-31 协和医学杂志 协和医学杂志

本例患者低血钾的同时合并代谢性碱中毒、低血镁、低尿钙,加之基因检测发现SLC12A3基因复合杂合致病突变,故诊断为Gitelman综合征。

1 病例资料

这是一位36岁的青年女性患者,因乏力、低血钾5年就诊。5年前,在一次无意间的着凉后,她开始感到乏力,右手搐搦,面部也出现了麻木感,但饮食、睡眠及血压没有什么异常,体重也没有明显变化。在2019年,患者有口干、多饮、多尿的症状,在妊娠期间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本次入院后,在一系列辅助检查下,发现患者存在持续性低血钾、低血镁、代谢性碱中毒、低尿钙。临床对存在顽固性低钾血症、 代谢性碱中毒且血压正常或偏低的患者, 应考虑 Gitelman 综合征或 Bartter 综合征的可能。

Gitelman综合征

Gitelman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SLC12A3基因突变所致。主要临床特征为低血钾、代谢性碱中毒、低血镁、低尿钙。

Bartter综合征

Bartter综合征是由功能异常蛋白引起Henle袢盐重吸收功能障碍所致,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与Gitelman综合征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

那么两者如何鉴别呢?

血镁尿钙水平可为二者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呋塞米试验氢氯噻嗪试验亦可作为二者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

此外,基因检测也是一关键环节,可以作为Gitelman综合征和Bartter综合征鉴别诊断的金标准。

表1 Gitelman综合征与经典型Bartter综合征的鉴别要点

图片

本例患者低血钾的同时合并代谢性碱中毒、低血镁、低尿钙,加之基因检测发现SLC12A3基因复合杂合致病突变,故诊断为Gitelman综合征

图片

图1 Sanger基因测序可见SLC4A3基因第10个外显子c.1195C>T杂合突变和第17个外显子c.2099T>C杂合突变

目前临床尚无法根治Gitelman综合征,主要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治疗方法包括电解质替代和基于发病机制的治疗。因此患者首选氯化钾进行补钾,同时补充镁剂,经补钾、补镁治疗后,乏力、肢麻不适等症状明显减轻。

该患者还合并2型糖尿病,Gltelman综合征对糖代谢也有影响。Gltelman综合征合并糖代谢异常者在降糖方面可选择促泌剂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 但随着低血钾及低血镁的纠正, 糖代谢异常有望得到缓解。患者在经口服降糖药格列美脲治疗后,血糖控制达标,且随访期间也没有发生低血糖事件。

本文梳理了该患者的诊疗历程,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了Gitelman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以及与Bartter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同时讨论了Gitelman综合征对糖代谢的影响,形成可借鉴的诊疗思路与经验,为临床医生及患者提供参考。

作者:协和医学杂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24-06-01 Dew·

    感谢您的分享

    0

相关资讯

JAHA:糖尿病患者首次心肌梗死后的生存趋势

在过去的15年中,无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首次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趋势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有了显著改善。相比之下,1型糖尿病患者没有出现类似的改善。

强化控糖,终身受益!《柳叶刀》:二甲双胍、胰岛素或磺脲类效用长达44年

来自牛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将该研究随访时间从10年延长到24年后发现,相比于传统的控糖策略,早期使用磺酰脲类、胰岛素或二甲双胍强化降糖策略,或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终身罹患心梗和死亡风险。

【探索糖尿病】研究进展、筛查评估、诊疗诊断大盘点!

深入剖析糖尿病,这些重点内容不可不看,点击立即查看。

二甲双胍好处多!最新研究:不仅预防糖尿病,还能远离痛风

近日,发表于Annals of Rheumatic Diseases一项研究发现,糖尿病前期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不仅能够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还有助于降低痛风风险,可谓“一举两得”。

读书报告 | II型糖尿病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患有T2DM的患者在接受ICI治疗时经历了更短的 PFS 和 OS,这种影响与基线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专家解读 |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

指南以期继续助力中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及临床结局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