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stroenterology:非恶性肠道息肉手术率呈上升趋势

2018-01-10 zhangfan MedSci原创

研究发现,在过去14年间,非恶性肠道息肉切除术得到普及且手术率显著增加

尽管可接受内镜治疗,但许多美国患者还是接受了非恶性结直肠息肉的手术治疗。近日研究人员量化并考察了全美代表性样本中,非恶性肠息肉手术的变化趋势。

研究收集并分析了2000-14年间,医疗保健费用和利用研究中国家住院病人样本资料。成年的,接受选择性结肠切除术或直肠切除术,并被诊断为非恶性结直肠息肉或大肠癌的患者参与研究。研究比较了非恶性结直肠息肉手术与结直肠癌手术的变化趋势,并考察非恶性结直肠息肉手术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区域、教育及住院情况。

研究期间,总计进行了1230458例肠道息肉及肿瘤手术,其中25%是非恶性息肉手术。非恶性息肉手术率由2000年的每100000患者5.9例上升至2014年的每100000患者9.4例,而结肠癌手术率则显著下降,由每100000患者31.5例下降至24.7例,20-79岁人群、男性、女性以及所有种族中,非恶性肠道息肉手术率均显著增加。

研究发现,在过去14年间,非恶性肠道息肉切除术得到普及且手术率显著增加。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zhangf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Gastroenterology:隐性恶性粘膜下浸润癌高风险因素

通过对2106名内镜黏膜切除术患者的数据分析确定隐性恶性粘膜下浸润癌高风险因素,该研究助于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特点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

肠息肉切除后还需要做什么?

息肉是粘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消化道息肉中最常见的是大肠息肉。大肠息肉可分为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及炎性息肉等不同种类,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变机会,是癌前病变,应该积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