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腺苷脱氨酶2缺陷病(DADA2)的发病机制!

2019-04-25 MedSci MedSci原创

腺苷脱氨酶2 (ADA2)基因(以前称为CECR1)的常染色体隐性功能丧失性突变,使ADA2活性降低,导致系统性血管炎,即ADA2缺陷(DADA2)。一直以来,普遍认为中性粒细胞和一种称为低密度粒细胞(LDGs)的中性粒细胞亚群,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的形成,在血管炎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本研究目的是明确中性粒细胞和NETs在DADA2中是否有致病作用。体内研究显

腺苷脱氨酶2 (ADA2)基因(以前称为CECR1)的常染色体隐性功能丧失性突变,使ADA2活性降低,导致系统性血管炎,即ADA2缺陷(DADA2)。一直以来,普遍认为中性粒细胞和一种称为低密度粒细胞(LDGs)的中性粒细胞亚群,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的形成,在血管炎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本研究目的是明确中性粒细胞和NETs在DADA2中是否有致病作用。

体内研究显示,DADA2患者受累的肠道组织中存在NETs和巨噬细胞。在DADA2的活动期,可以观察到大量的循环LDGs倾向自发形成NET,而且经抗TNF治疗诱导缓解后明显减少。在携带单等位基因ADA2突变的未发病的家族成员中也观察到循环LDGs增多。

腺苷通过与A1和A3腺苷受体(ARs)A1和A3结合以活性氧(ROS)和肽基赖氨酸脱亚酶(PAD)依赖性通路,触发NET形成,尤其是在女性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中。重组ADA2、A1/A3 AR拮抗剂或A2A激动剂均可抑制腺苷诱导的NET形成。

用DADA2患者来源的NET培养M1巨噬细胞,TNF-α的分泌量明显增多。用A2AAR激动剂处理可减少NF-kB的核易位及DADA2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所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

总而言之,本研究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可能参与DADA2的发生发展。调节腺苷介导的NET形成或可为DADA2和其他潜在炎性疾病提供一种新的、靶向治疗方法。

原始出处:

Carmelo Carmona-Rivera, et al. Deficiency of adenosine deaminase 2 triggers adenosine-mediated NETosis and TNF pro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DADA2. Blood 2019 :blood.2018892752; doi: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18892752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