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把医生的冷静称作“冷漠”!

2018-04-04 佚名 上海市东方医院

又是一年清明时。死亡这个话题,也许没有人比他们触碰的更近,体会的更深了,对于每天都在与生命打交道的医护人员,谈论“生死”,于他们而言,很轻,又很重。

又是一年清明时。死亡这个话题,也许没有人比他们触碰的更近,体会的更深了,对于每天都在与生命打交道的医护人员,谈论“生死”,于他们而言,很轻,又很重。

多少次面对死亡,才能成为一名神外大夫

神经外科主任·钟春龙·从医25年

这些年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电影、电视剧,都喜欢用神经外科大夫作为主角,也许是因为神外医生确实比其他人要酷一些。

很酷的神经外科主任钟春龙干了25年的医生,见过的生死非常多,也许很多人觉得医生是冷漠的,但他说这是一种必要的冷静。



生死之间,隔着一个ICU

ICU医生·叶玮·监护室工作10年

在ICU干了10年,他见过了太多的生死离别人情冷暖,6个月的120挂职经历,更让他近距离接触了死亡发生的现场。

他写了100多张三卡,每一张三卡,都是一个人一生的回顾。

他说,你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到来。



我跟我的朋友说,我中大奖了

同病种义工·陈培衡·10年肿瘤患者

08年确诊肺癌,在女儿的婚礼上,平时爱打扮的她把自己没穿过的新衣服都打包好送给了亲戚,因为“不知道还有没有穿的机会”。

第一期治疗做完,她又去逛了百货商店,“感觉自己还有希望,好好活下去。”

她选择了成为同病种义工,去鼓励和曾经的自己一样绝望的人,她说,这是我选择的生命的宽度。



生孩子这件事,我们三代人都从鬼门关走了一回

特诊部主任·韩捷·从医34年

最近热门的纪录片《生门》道出了女性生产过程中的痛与险。迎接生命的到来就像一扇门,打开便是生,打不开便是死。

母亲因为分娩大出血过世,她自己产后亦两度休克,却因为从医的敏感救回了自己。当了30多年医生的她看病很慢,总要仔仔细细的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用药习惯,她说,有一些意外是可以避免的,作为医生,就是想把工作做到意外之前。



还有很多孩子抱着遗憾,走向另一个结局

马来西亚籍医生·杨永康·首位成功捐髓骨髓干细胞的外籍志愿者

他说,他很幸运,因为骨髓里那一丁点儿的造血干细胞,带给一位不幸的小朋友新的生命,和他们一家人生活的希望。然而,在他知道的更多的故事里,还有许多配型没有成功的孩子,最终被死神带走。

他说,如果可以,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长大。



送到抢救室的人,可能前一秒还在谈笑风生

急诊护士长·杨杏静·护龄12年

抢救室的护士,都是看到断肢流血面不改色的女汉子们,见惯了突发的生死一线,也目睹过许多的人情冷暖,也许来不及感慨,但仍然会为抢救室里的生死离别扼腕许久。

她说,在抢救室干久了,生死面前,其他都是小事。



因为见惯生死,

才更加敬畏生命。

愿你,且行且珍惜...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2018-04-06 沙漠浪人

    神医不慌张

    0

相关资讯

怕患者说这句:"我又不懂医……"

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一些病人,你跟他苦口婆心地讲了半天,各种注意事项都交代了,到最后还是会出现你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而当你去问他怎么不遵医嘱时,他会轻飘飘地来一句:“我又不懂。”一句话——谁不懂谁有理。你说:“我不是都跟你说了吗?应该怎样怎样的?”他回你:“你说那么多,我又不懂医,我记得住啊?”下次再遇到同样问题,你也不多说了,干脆告诉他该怎么做,心想,这总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吧?可结果依然是你

不准医生辞职文件引争议 真相是…

近两年,随着政策的开放,自由执业和多点执业成为了医生们的新选择。但因为一些医院担心人才流失不予“配合”,有的医生只能通过装病、不上班等方法与院方周旋。而近日在网上盛传的“福建一医院禁止高层次人才辞职”的通知文件将这一矛盾披露人前。网传文件的落款日期为2018年3月9日,文件称,经2017年12月21日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院内高层次人才(包含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副主任及以上职称人才)不能辞职

医生请不要传播“别学医”观念

“未来中华民族的健康,如果不放到一流医学人才手里,大家放心吗?”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大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的发问,表达了对当下医疗人才问题的担忧。他在国内学校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医学工作者的孩子愿意学医且攻读医学相关科系的仅有8%,而前几年的数据显示,美国83%医生家庭的孩子首选学医。

一位患有癌症的医生探索癌症治愈之法!

这是2005年,年轻的癌症外科医生刚刚经历了右眼移除,因为一种罕见的癌症,称为眼部黑色素瘤,这种癌症影响了六百万人。

央视曝光:千万别找这些“医生”看病,全国已有1.4万人受骗

触目惊心!全国1.4万患者上当受骗,涉案团伙由几十人的“医生”团体组成。这个冒牌天团为了牟取暴利居然把二十几块钱的保健品卖到几百甚至上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