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院士联袂发声:中医药创新要拿“证据说话”

2018-03-18 佚名 医学界

3月17日,8位院士与3000余名学者专家齐聚泉城济南,参加第十四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会上,本次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首次发布了中医气络学说的最新科研成果——《气络论》。3000余名专家齐聚泉城济南,共同见证中医药学术盛会。《气络论》首发仪式。会上,张运、石学敏、程书钧、唐希灿、谢立信、吴以岭、宁光、张英泽八位院士,以及上百名全国知名专家,围绕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前列腺、呼吸疾病

3月17日,8位院士与3000余名学者专家齐聚泉城济南,参加第十四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会上,本次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首次发布了中医气络学说的最新科研成果——《气络论》。

3000余名专家齐聚泉城济南,共同见证中医药学术盛会。

《气络论》首发仪式。

会上,张运、石学敏、程书钧、唐希灿、谢立信、吴以岭、宁光、张英泽八位院士,以及上百名全国知名专家,围绕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前列腺、呼吸疾病等临床治疗的难点、热点及国内外最新进展与3000余名海内外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大会还在全国开设数百个视频分会场,并在APP《医生站》进行全程网络直播,在线观看人数峰值达到4.4万人,为提升络病理论及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提供了一次绝佳的交流机会。不少参会者表示,这是一次中医药与现代医学临床应用的思潮碰撞。

此外,钟南山院士、于金明院士、葛均波院士也纷纷发来贺词,祝贺大会圆满举办。张伯礼院士还亲笔手书:“络病是慢病治疗的有力手段,大有可为。”

中华中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宣布第十四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开幕。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做主题报告《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治疗的新时代》

本次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做主题报告《系统构建络病理论体系》

973首席科学家贾伟平教授做主题报告《中国糖尿病防治的战略思考以及创新实践》

里程碑意义:

络病学三大理论体系正式形成

“回顾2000多年中医药发展史,实际上是中医学术理论的创新推动着中药不断发展。而学术理论创新不足,是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会上,吴以岭院士直言不讳地指出。

络病概念,很多人对此感到陌生。“络病其实不是单一病种,而是病理。”吴以岭院士解释。经络,是中医的重要学说。中医所讲的胸痹心痛、中风偏枯、症积等,即如今我们所熟知的心脑血管病、肿瘤等,实际皆可归于络病范畴。虽然中医对络的认识很早,且已经将经络学说、脏腑理论等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但并未形成系统理论。

2004年,吴以岭院士主编的系统论述络病理论的专着《络病学》出版发行。2005年7月1日,国家科技部为了提高血管病变防治水平,将“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确定为973项目(国家基础研究课题中的最高级别项目)。2011年,《脉络论》出版发行,构建了对于血管病变防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脉络学说。如今,《气络论》正式发行,标志络病理论从系统构建逐步完善提升,“络病证治”“脉络学说”“气络学说”三大理论体系正式形成。

络病理论体系的完善,不仅是填补了中医学说的某项空白,更解决了许多临床治疗难题。在络病学说的指导下,吴以岭院士带领研究团队研制出津力达颗粒、养正消积胶囊、连花清瘟胶囊、夏荔芪胶囊等一系列重大疾病防治代表性方药。

院士齐发声:

中医药走向国际需重视科学实验研究

2017年7月,酝酿了3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实施。在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

“国外医学界正在慢慢转变对中药研究的看法,从过去的不认可到慢慢在认可。”张运院士谈到,这个转变源于越来越多的中药研究文献开始发表在国外的主流学术期刊上。

事实上,国内外各界对中医药的看法一直颇有争议。对此,两院院士、专家表示:中医理论要发挥其背后潜藏的医学临床价值,更需重视科学实验研究。

吴以岭院士表示,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可新药,采用了国际公认的随机、双盲、多中心的临床循证医学评价方法。“完全按照国际权威公正的标准来检验,通络药物优秀的临床循证医学结果在国内外医学界引起了反响,我国已经把通络药物吸收进西医指南和专家共识用药中。”他自信地说。目前,以岭药业研发的专利药物开展了10多项临床循证研究,已经完成的循证医学研究均得出安全有效的明确结果。

973首席科学家贾伟平教授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通过大量的循证证据证实,中医药在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糖尿病防治提供了给更多的选择。所以在此前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制定的第五版指南中,特别增加了《糖尿病与中医药》一章。

聚焦三大重点领域,发挥中医药作用

据大会主办方介绍,国际络病学大会历经14载,在中西医多学科专家的合作与支持下,发展为推动中西医文化交流、融合的桥梁与平台。

在本次大会上首次发布的《气络论》专着标志着围绕神经、内分泌、免疫类疾病治疗的又一理论学说建立。

该书从气络的不同层面展开,阐释了气络病变发生发展规律、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证候特征及辨证治疗用药,使得络病学学科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而在上述理论指导下转化的通络药物,分别针对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肿瘤、流感和感冒等临床常见病、难治性疾病开展系列作用机制、临床循证研究,通过现代医学的技术和方法验证了通络药物的临床疗效和络病理论的科学价值,通络药物相继进入权威临床指南/专家共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真正实现了源于临床、基于经典、指导临床、新药研发、应用临床的有效产学研转化。

“‘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和转化新模式,为中医药如何能更好的传承与创新做出了示范效应。“与会专家如此表示。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4)
#插入话题
  1. 2018-03-21 changjiu

    学习一下谢谢

    0

  2. 2018-03-19 易水河

    知之为知之.拿证据说话.不能仅仅只是依靠国家保护

    0

相关资讯

中医药国际化:为中医药“走得远”注入强劲动力

近期的权威期刊《中草药》透露:日本占据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前不久的美国流感,更是让中医药止咳枇杷膏在当地狠狠的红了一把……这些信号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医药已经“走出去”了,并且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接受。

两会专访:马建中: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维护群众健康,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中医药工作永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医药在基层大有发展空间

“我小时候,有一次头疼得厉害,接受了村里‘赤脚医生’的针灸治疗,很快就好了。这是我对中医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印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徐凤芹说,那个年代,村医“一把草药一根银针”,满足了广大农村地区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曾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赞誉。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进入新时代,中医药服务应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两会聚焦:7位中医药大学校长热议人才培养:中医思维是关键!

新时代,中医药高等教育如何遵循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做好传承发展工作?中国中医药报记者采访了两会代表委员中的7位中医药大学校长——

2018年江苏中医药工作会: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之路

3月9日,2018年江苏省中医药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传达贯彻2018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了2017年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中医药工作,并研究部署新时代中医药发展目标任务,全力推动江苏中医药事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谭颖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朱岷部署了2018年全省中医药重点工作

2018年黑龙江中医药工作会:传承发展中医药,服务健康龙江建设

3月15日,2018年黑龙江省中医药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黑龙江省卫生计生会议精神,系统总结2017年全省中医药工作,研究部署2018年中医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