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CTCA诊断冠脉斑块优于CA

2012-11-27 范伟伟译 医学论坛网

  来自欧洲的一项研究表明,较冠状动脉造影(CA),计算机体层摄影冠状动脉造影(CTCA)更容易检测出非狭窄冠状动脉节段的粥样硬化斑块,并更好地确定了在梗死相关动脉(IRAS)和非IRAS中不同斑块类型的分布。因此,对于没有任何显著冠状动脉狭窄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CTCA可能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有价值方法。研究于2012年11月19日在线发表于《循环》(Circulation)杂志。

  来自欧洲的一项研究表明,较冠状动脉造影(CA),计算机体层摄影冠状动脉造影(CTCA)更容易检测出非狭窄冠状动脉节段的粥样硬化斑块,并更好地确定了在梗死相关动脉(IRAS)和非IRAS中不同斑块类型的分布。因此,对于没有任何显著冠状动脉狭窄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CTCA可能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有价值方法。研究于2012年11月19日在线发表于《循环》(Circulation)杂志。

  研究表明,约有9%~31%的女性和4%~14%的男性虽然发生AMI,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血管造影显示不显著的冠状动脉疾病。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可以非侵入性识别冠状动脉斑块的存在,即使在没有显著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情况下。该研究旨在评价明确诊断的AMI患者在没有显著的冠状动脉狭窄时,64排CTCA检测和表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研究连续纳入冠状动脉造影(CA)显示无显著冠状动脉狭窄的AMI患者,进行晚期钆增强磁共振(LGE-CMR)和CTCA成像。仅有50例LGE-CMR确定了MI部位的受试者被纳入了这项研究。评估所有的冠状动脉节段,以检测冠状动脉斑块是否存在。

  结果表明,CTCA确定了101例斑块,而CA仅确定了41例斑块,其中梗死相关动脉(IRAS)为61例(60.4%),和非IRAS 为40例(39.6%)。在IRAs中,22例为非钙化斑块,17例为混合斑块,22例为钙化斑块;在非IRAS中,5例为斑块非钙化,八例为混合斑块,和27例为钙化斑块(P=0.005)。较非IRAS,IRA的平均斑块面积显著较大(6.1±5.4 cm2比4.2±2.1 cm2米,P=0.03);两组的狭窄平均百分率无显著性差异(33.5%±14.6比31.7%±12.2 ,P=0.59),但平均重塑指数有显著性差异(1.25±0.41比1.08±0.21,P=0.01)。

  链接: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out Significant Coronary Stenosis

  



作者:范伟伟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