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刊:为避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幸存儿童“再进宫”,这3个因素一定要留意!

2023-09-25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在这项对存活至出院的ARDS患儿进行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中,与再次入院相关的重要因素包括:首次入院期间存在或发展为慢性疾病、首次入院期间气管切开术,以及首次住院≥14日。

越来越多的儿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后存活下来。影响这些幸存者的长期发病率,包括再次入院的负担和与再入院相关的关键因素,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幸存者1年内的再入院率,并调查3个关键住院因素(复杂慢性疾病的存在或发展、接受气管切开术和住院时间[LOS])与再入院的相关性。

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使用了2013-2017年商业或医疗补助计划IBM MarketScan数据库中的数据,以及截至2018年的随访数据。参与者包括接受机械通气的住院儿童(年龄≥28日至18),并且确诊的ARDS。主要结局是1年全因再入院。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主要住院因素与再入院的关系。数据分析于20223月至20233月完成。

结果显示,研究最终纳入的13 505名儿童中,37481年内再入院,年龄中位数(IQR)4(0 ~ 14);7869(58.3%)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患儿存活至出院。在生存分析中,1年再入院概率为30.0% (95% CI, 29.0% ~ 30.8%)。半数再入院发生在出院61日内(95% CI, 56 ~ 67)。两种呼吸系统疾病(校正风险比[aHR] 2.69;95% CI, 2.42 ~ 2.98)和非呼吸系统的复杂慢性疾病(aHR, 1.86;95% CI, 1.71-2.03)1年内再入院相关。

气管切开术(aHR, 1.98;95% CI, 1.69 ~ 2.33)和住院时间≥14(aHR, 1.87;95% CI, 1.62-2.16)与再入院相关。排除患有慢性疾病的儿童后,住院时间≥14日仍与再入院相关(aHR, 1.92;95% ci, 1.49 ~ 2.47)

在这项对存活至出院的ARDS患儿进行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中,与再次入院相关的重要因素包括:首次入院期间存在或发展为慢性疾病、首次入院期间气管切开术,以及首次住院≥14日。未来的研究应评估出院后的干预措施(如电话联系、门诊随访和家庭医疗)是否有助于降低再入院负担。

原始出处:

Keim G, Hsu JY, Pinto NP, et al. Readmission Rates After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Children. JAMA Netw Open. 2023;6(9):e2330774.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3.3077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扩展定义:挑战现状

自柏林定义提出并广泛用于临床实践和研究以来,偶尔会提出关于柏林定义的各种标准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临床综合征的定义并不通用,应定期复查。因此,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定义提出了某些新的考虑。

ARDS患者的自主呼吸与控制通气

对有关是否ARDS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过程中自主呼吸的临床证据进行回顾

严重ARDS(ARDS)的管理:入门

本综述探讨了严重ARDS(ARDS)和难治性低氧血症患者的生理学和循证管理,重点关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和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

小知识:ARDS中的俯卧位通气

俯卧通气对肺和胸廓力学以及通气/灌注匹配的有益影响背后的机制是又什么呢?

回到未来:ARDS指南,证据和建议

ESICM指南强调了临床研究和生理学特点在推进机械通气实践中的重要性。我们面临着复杂的挑战,将两种方法更加合理的整合到一起。未来需要我们重新反思基本实践, 就像谚语“回到未来”一样。

神经肌肉阻滞剂在重度ARDS中的作用:利还是弊?

使用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策略可能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关键干预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