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十大悲哀,戳中你几条?

2016-10-01 佚名 人人网

在论坛上看了一个贴子:“人生最大的悲哀,医者不能自医。血管瘤的同行们帮帮我”,使我感触甚深,不由得我想起了在过去的十四年从医工作中听说过和遇到的,我个人总结出了做医生的几大悲哀。悲哀之一:医生治病治不了命那是一个电击伤的病人,他是在阴天钓鱼时,手中的碳素钓鱼杆碰到了高压电线,致心跳呼吸骤停,当病人送到我们医院时正是我值班,病人到医院后心跳、呼吸与血压均没有了。经过我们的积极抢救,慢慢恢复了心跳

在论坛上看了一个贴子:“人生最大的悲哀,医者不能自医。血管瘤的同行们帮帮我”,使我感触甚深,不由得我想起了在过去的十四年从医工作中听说过和遇到的,我个人总结出了做医生的几大悲哀。

悲哀之一:医生治病治不了命

那是一个电击伤的病人,他是在阴天钓鱼时,手中的碳素钓鱼杆碰到了高压电线,致心跳呼吸骤停,当病人送到我们医院时正是我值班,病人到医院后心跳、呼吸与血压均没有了。经过我们的积极抢救,慢慢恢复了心跳、呼吸和血压,但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决定行气管切开。在气管切开术中病人出现了血管播散性内凝血而抢救无效死亡。

在抢救过程中患者的哥哥几次给我们医护人员跪下磕头,祈求我们一定要救活他弟弟,因为他弟弟才二十八岁,刚刚结婚。我们医护人员看着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虽然我们尽了最大努力,已经全力以赴。但是,还是没有抢救过来这个年轻的生命。我们只能无奈的向患者家属解释说,医生治病治不了命。

悲哀之二:医者不能自医

听说我们院有个很优秀的医生,业务能力和技术非常强,九十年代初曾在我们县级医院成功做了一例断臂再植,也救过无数危重病人的生命,可是轮到他自己有病了却没有人能为他医治而死亡。这就是做医生的悲哀,能给别人治病做手术,却不能为自己治病做手术。这就是老百姓所说的: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

悲哀之三:真心付出反成被告

听说有一个自费的车祸病人,因为脑挫裂伤较重,根据病情需要经常复查头部CT,但因病人家庭困难,没有钱,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病人家属便乞求管床医生说:你凭你的经验看看,不复查那么多CT不行吗?有复查CT的钱多给病人用点好药,让他快点恢复。在病人家属再三的乞求商量下,那个医生动了恻隐之心,没有按着病情变化随时复查CT,结果患者死了。

这下家人可来劲了。家人把那个管床医生告了,反过来说,我家是穷没有钱,但我的亲属有钱,有的是钱,我们说不要复查,你就不给复查,你们大夫做什么的。再说了,我们看病钱都花那么多了,还能差几个CT钱吗?据说那个医生当听到这话时,欲哭无泪,欲喊无声。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只有打掉牙自己往肚子里咽,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呀!…?!…

悲哀之四:能陪病人不能陪亲人

有一年的除夕之夜,正在全国上下举家团聚,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年夜饭的时候,我突然接到主任电话,他收了一个83岁的老年女性腹痛病人,让我去医院给安排下医嘱用药和做各项相关辅助检查。

当时我看我的电话显示时间是23:30。我到医院做了相关的工作,因为病人高龄我在医院看了一宿,大年初一早上给病人做的阑尾切除术,我做完工作回到家已是大年初一的下午两点多钟了。夸张的讲在医院呆了一年,把妻子和孩子扔在家里没有时间陪,却在医院陪着病人渡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新年。这就是做医生的悲哀,有时间陪病人,没时间陪亲人。

因为这是我们的工作和责任。

悲哀之五:没有假日的概念,丢失了节日的喜悦

自从毕业在医院工作之后,就没有了假日的概念和节日的喜悦。我想这不仅仅是我个人感受,也是所有同道的感受。有好多次把早晨熟睡的女儿叫醒,让去上学,女儿揉着睡眼朦胧的眼睛说:爸爸,今天是星期天,我们放假休息。我这才知道今天是星期天,因为我今天值班,我忘记了是星期天。

自从参加工作上班后,我几乎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和喜悦。能使我感到是节假日的是,上班时见到街上逛街的人多了起来,能听到鞭炮声,并此起彼伏的响了起来,电视里出现了这个晚会那个晚会。使我感觉到又是到什么节日或是假日了吧!别人都有节假日的欢乐和喜悦。而我们医务工作者却失去了欢乐和喜悦,失去了对节假日的期盼,这也是做医生的悲哀。

悲哀之六:常在河边走,不许你湿鞋

俗语说的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但是医生的悲哀是,常在河边走,不许你湿鞋。湿了鞋就要“腿打折,很危险,很难受”。听说有个很优秀的外科主任,就因一个手术,发生了一次医疗差错,而被患者及其家属弄得整整休息了大半年,最后在自责和反思中改了行。导致我们又缺少了一名优秀的外科人才。

悲哀之七:不把医生当做人,愣要医生变成神

因为医生也是人,医生不是神。当今对医生的要求,不是把医生当成人,而是要求医生变成神。不允许医生有过错,不允许医生有差错,不能有并发症。医学是自然科学,就是在人类发展到今天,医学发达到能人造生命,但是仍有很多疾病没有发现明确病因,没有正确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有也仅仅是对症治疗。

但患者和家属却不管那些,找你你就要治好,治不好不行,不会不行,不知道不行,有并发症还不行!因为在患者及家属心目中你不但是医生,还是神,应该什么都知道,应该什么都会,应该什么都明白,应该什么都能治。这是医生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悲哀,更是自然科学的悲哀。

悲哀之八:一脚在天堂,一脚在地狱

如今医生的工作真是如履薄冰、如邻深渊、如坐针毡。不但随时有生命危险。还常常会有牢狱之灾。常听说:医生的工作是一脚在医院,一脚在法院。我听说有个脑外伤患者,在某家县级医院做了手术,病情换转后转到上级市级医院治疗,又做了二期手术。后发生并发症。反过来患者和家属来告第一次给做手术的那家县医院的医生,打出横幅标语说什么:医生是杀人犯,要严惩杀人凶手等。看到这类标语我好心痛,我想不但我一个人心痛,我们所有的同道都会心痛。这难道不是我们做医生的悲哀吗?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悲哀之九:错误不能原谅

什么工作都可以犯错误,但是医务工作者是不能犯错误。什么工作错误了可以原谅,但是医务工作者错误了不能原。修理机器的修错了,可以拆开重修,给人做手术,不能说给病人做错了重做。开车走错路,可以退回来重走,医务工作者给病人,不能把药取出来重用。

这就是医生的悲哀。俗话说的好:杀人不过头点地。医生在工作之中犯了错误,虽然不会被杀头,但是多方面的舆论、压力、处罚等,那真是折磨不是目的,目的是折磨疯你,折磨废你,让你一败涂地。

悲哀之十:不能有半点马虎

俗话说: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呢!但是,医生不允许你打盹。别的行业和工作马虎了可以弥补,医生马虎了不能弥补,也没有机会弥补。这还是医生的悲哀。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医生也是人。奉劝朋友们:不苛责医生,就是给自己留条道路。

但愿医生少有悲哀、没有悲哀……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6)
#插入话题
  1. 2016-10-05 1e0c81e1m19(暂无匿称)

    终于明白为什么有的老专家经常自己亲自去检查病人,而不是只看检查结果

    0

  2. 2016-10-04 医张生

    学医后,耽误了你学习其他知识的时间和机会。因此,再也没有做其他事的本事。

    0

  3. 2016-10-03 xiaotaiyang1

    全中了啊

    0

  4. 2016-10-03 镱鉎鉌釚

    悲哀

    0

  5. 2016-10-02 半夏微凉

    希望能被理解!

    0

相关资讯

看哭了,科里同事孩子的一篇作文

导语:科里同事孩子的一篇作文,写入了每位医务人员的心

凭儿女口述画出的妈妈肖像,掀开画布的那一刻……泪奔

导语:她在最美丽的年龄里,给了我们最多的陪伴。一名肖像画师,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他邀请了几位志愿者,并根据他们的描述,绘制一副他们妈妈年轻时候的画像。当作画结束,帷幕落下的霎那那不是有趣那是对心灵的直接冲击!……▼我们每个人试回想下母亲的容颜脑海里是不是出现的是她年轻时的样子?因为母亲在最美丽的年龄里,给了我们最多的陪伴。因为母亲在她最多彩的世界里,选择守在我们的身边。感谢你的陪伴 ♥谢谢你,妈妈

检验科医生:这几件事我想和你聊聊

首先声明,我只是万千在医院工作的人之一。甚至是在专业上,也只是养家糊口的普通人而已。所以,让我去讲什么科研成果、学术言论是不可能的。一没那本事和资历,二没那兴趣研究。今天,只是上班时,面对每天都会经历的琐事,忽然想写这么一篇文而已。若看官您觉得有道理,在屏幕前点点头即刻。若您觉得都是无稽之谈、一面之词,也大可不必深究,关掉就是。不撕逼不谩骂,我只是从我的视角上,说说情况和心理。以便于在医患关系

兼职时代真的到了?医生多点执业的很大阻力在医院

导语:医疗机构与医生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医生每周在医院的工作时间与夜班值班安排,决定权都在医疗机构。仅是单点执业,便足以让绝大多数医生们超负荷工作了,多点执业只能是个美好的愿景。广东省卫计委9月27日公布《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广东省中医药局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管理办法》,提出建立医师全省区域注册制度,即医生在一个执业点注册,其执业注册全省有效。不仅如此,医疗机构可设置“全职”和“兼职”岗位,建立更

在法国当医生是种什么体验? 中国姑娘告诉你

一位中国姑娘,名叫纳娜,她就职于法国巴黎最大的公立医院——皮提耶赛尔佩特里尔医院。她是该院第一个申请“华人门诊”的医生,打理这一科室、帮助华人看病, 全是出于自愿。 身在异国他乡,能为同胞提供服务,她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她用精湛的医术和仁爱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致敬!41岁医生病倒在岗位 捐出全部可用器官

原标题《安徽援藏医生赵炬病逝后捐献全部器官》“他的肝脏、肾脏等多个脏器都移植给了受捐者。”安徽省立医院南区ICU主任陶晓根说。41岁的援藏医生赵炬,在9月29日凌晨走完了自己短暂的一生。家属强忍悲痛,按照他的生前愿望,决定将他的遗体捐献给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图片来源人民网1975年出生于安徽全椒县农家的赵炬,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口腔专业,之后回到当地医院一直从事口腔科临床一线工作。他的妻子是医院的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