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损伤的节律变化及其预防

2017-10-27 zhangfan MedSci原创

研究发现,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存在昼夜节律差异,下午手术患者发生严重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风险低于上午手术

心脏手术后可预见的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临床预后差有关。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术期心肌损伤与手术时间的关系及其机制。

本次前瞻性单中心队列研究在法国开展,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且左室射血分数> 50%的患者参与。患者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成对,考察早上手术或下午手术对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研究的主要终点是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时机(早上vs下午)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住院)的影响。

总计596名患者参与队列研究,其中早上手术组298人,下午手术组298人,主动脉瓣置换术后随访500天。研究发现,下午手术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早上手术组(HR 0.50, 95%,CI,0.32-0.77)。随机研究中,88名患者参与,其中上午手术组44人,下午手术组44人,围手术期心肌损伤评估与心肌肌钙蛋白T释放几何均值,下午组显著低于上午组(OR,0.79,95% CI 0.68-0.93)。人心肌的体外分析显示心肌缺氧复氧耐受存在固有上午-下午节律变化,节律变化引起基因表达转录的改变,而清晨核受体Rev-Erbα的再激活程度最高;缺氧/复氧心肌损伤小鼠Langendorff模型中,Rev-Erbα基因敲除或抑制剂治疗可以减少上午术后的心肌损伤。

研究发现,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存在昼夜节律差异,下午手术患者发生严重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风险低于上午手术。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zhangf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HA:纵隔放射相关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长期预后如何?

由此可见,在接受SAVR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既往进行纵隔XRT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其长期生存预后较差。

EUR HEART J :主动脉瓣置换术——机械瓣膜vs.生物瓣膜

近日,在医学权威杂志EUR HEART J 上面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探讨主动脉瓣置换术中机械瓣膜与生物瓣膜的应用比较。

EUR HEART J :基于心脏损伤程度的新型主动脉狭窄分期分级法

在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的风险分级主要依赖于与瓣膜相关的因素、症状和复发病变。近日,在医学权威杂志EUR HEART J 上面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该文章旨在评估一种新定义的主动脉狭窄分期分级,该分级描述了在接受AVR治疗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严重的主动脉瓣膜相关的心脏损伤程度及AVR预后影响。

JAMA:脑栓塞保护装置对主动脉瓣置换术中枢神经系统梗死的影响

对于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与标准主动脉插管相比,脑栓塞保护装置未能显著降低7天内中枢神经系统梗死风险,对于术后谵妄、认知以及中风症状的改善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测确认。

JACC:经皮自膨式主动脉瓣置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前,经皮二代自膨式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预后尚缺乏大型临床研究的数据。近日,在国际心血管权威杂志JACC上发表了一篇旨在记录和评估在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应用二代自膨式心脏瓣膜(THV)行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预后疗效的临床研究。本研究是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纳入1038例应用THV行TAVR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平均年龄是81.8 ± 6.2岁,女性占6

CHC2017:TAVR 会成为主动脉瓣疾病主要手段吗?

在昨天进行的结构性心脏病论坛上,来自德国的瓣膜介入治疗先驱Eberhard Grube 教授和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临床治疗现状及进展做了精彩报告。Grube 教授认为,TAVR 的很多问题已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随着技术的进一步进展,临床研究数据的进一步完善,TAVR 有望成为主动脉瓣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