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ell Biol:低剂量阿霉素或可克服白血病耐药性

2020-04-22 唐一尘 中国科学报

中美研究人员报告了一种或能克服白血病耐药性的新方法:使用低剂量的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癌症的化疗药物阿霉素。

低剂量阿霉素或可克服白血病耐药性。图片来源:《自然—细胞生物学》

4月20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细胞生物学》的一项新研究中,中美研究人员报告了一种或能克服白血病耐药性的新方法:使用低剂量的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癌症的化疗药物阿霉素。

针对癌症的传统化疗或放疗法虽然在治疗初期有一定的效果, 但所引起的耐药性往往导致癌症复发。近年来,抗免疫检查基因疗法(免疫疗法)成为了治疗癌症的新方法,但免疫疗法只在有限类型的癌症中显示出好的疗效,很大一部分患者仍在免疫治疗后复发。因此,包括免疫逃逸在内的抗药性的基本机制是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

之前,研究人员假设,抑制β—连环蛋白的Akt磷酸化会降低前者的活性并抑制白血病。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美国Stowers 医学研究所、堪萨斯大学和中国清华大学等的研究人员,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化学文库进行了高通量筛选,并鉴定了24种先导化合物。结果发现广泛使用的化学治疗药物阿霉素特异性地以低剂量抑制Akt和β—连环蛋白的相互作用。

研究人员将低剂量阿霉素与临床使用的化学治疗剂奈拉滨一起用于治疗双突变小鼠。他们观察到化学疗法可有效消除占多数的白血病细胞,但诱导在数目上占少数的白血病干细胞的扩增。相反,低剂量阿霉素对白血病细胞没有影响,但减少了白血病干细胞。低剂量阿霉素和奈拉滨的组合治疗效果最佳。为了进一步确证抑制作用,研究人员合作进行了一项小型临床试验,以测试10到20例已对化疗产生耐药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对柔红霉素的反应。结果表明,50%的已有化疗耐药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对低剂量柔红霉素有反应,并显著降低了其白血病干细胞的数量。

研究还发现低剂量阿霉素针对白血病干细胞的抑制作用依赖于对抗癌表达CD8的T细胞。因此,新的治疗方法不仅直接针对白血病干细胞,还将它们暴露于激活的免疫反应中。

原始出处:

John M. Perry, Fang Tao, Anuradha Roy, et.al. Overcoming Wnt–β-catenin dependent anticancer therapy resistance in leukaemia stem cells. Nature Cell Biology 20 April 2020

作者:唐一尘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cience:白血病能在发病前被“拦截”?小鼠模型证实可行

在最新的一项研究中,美国波士顿儿童癌症和血液疾病中心主席Scott Armstrong博士团队发现,通过使用一种小分子(VTP-50469),来干扰第二次恶变,就可以在AML之前“拦截”癌症。小鼠试验也证实了这一观点的可行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

Blood:小核仁RNA,SNORD42A,对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和生存至关重要

中心点:聚焦于snoRNA的CRISPR-CAS9筛选发现,SNORD42A对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SNORD42A通过18S-U116 2'-O-甲基化调控核糖体生物发生和蛋白整体合成。摘要:非编码RNAs包括小核仁RNAs(snoRNAs),在白血病发生过程这具有重要作用,但其相关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研究人员进行了聚焦于snoRNA的CRISPR-CAS9敲除文库筛选,该方法可靶向

Cancer Discorvery:科学家揭秘诱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的细胞特性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ancer Discover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诊断时所发现的白血病细胞亚群或会引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疾病复发。

盘点:2020年度J Clin Oncol杂志回顾汇总(二)

【盘点】2020年度J Clin Oncol杂志回顾汇总

Virol J:接受化疗的非移植性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人类疱疹病毒的情况

人类疱疹病毒(HHVs)在原发感染后仍有潜伏期,并可在免疫抑制和化疗后重新激活。对其在非移植性白血病患者中的发病率、潜在关系、危险因素和临床影响知之甚少。本研究调查了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中HHVs-(1

Blood Adv:CR1型AML患者的髓鞘异体HCT治疗后感染增加

据推测,与髓鞘疗法(MAC)相比,减少强度/非髓鞘疗法(RIC/NMA)用于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alloHCT)的降低强度/非髓鞘疗法(RIC/NMA)的感染率低;然而,已发表的研究证据十分有限。

拓展阅读

Integr Cancer Ther:比较指压法和足部反射疗法对白血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比较临床试验

研究表明指压法和足部反射干预可以提高白血病患者的睡眠质量。这些发现支持了这些补充疗法的有效性,提供了有针对性的缓解和放松。

JAMA 子刊:850万大样本:辅助生殖技术可能增加儿童白血病发生率

研究证明总体癌症风险在辅助生殖技术后代和自然受孕后代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过,通过新鲜胚胎移植(fresh ET)或冷冻胚胎移植(FET)诞生的儿童患白血病的风险可能略有增加。

EHJ: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团队揭示白血病化疗心脏毒性新机制和缓解方法

阐明了肿瘤、化疗与心脏的相互作用关系,强调了肿瘤释放的炎症因子在化疗导致的心脏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全新的角度阐释了蒽环类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机制,对于预防和缓解儿童白血病化疗期间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

NEJM:浙江大学黄河团队合作开发CAR T新方案,成功治疗难治性白血病

该研究在10例复发或难治性CD7阳性白血病或淋巴瘤患者中测试了一种新的“all-in-one”策略,包括序贯CD7 CAR-T细胞治疗和单倍体同种HSCT。

【今日分享】2023 JSH实践指南:血液恶性肿瘤—Ⅰ.白血病-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一种亚型,本文主要针对APL的管理提供指导建议。

马光辉院士团队最新AM综述:面向白血病治疗的材料技术近期发展

在这篇最新综述中,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马光辉院士和王双副研究员等人概述了这类材料系统,描述了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它们在白血病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在临床转化中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