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T2014:高危患者PCI术后30天内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增加

2014-09-17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傅向华 汪雁博 国际循环

9月13~17日,2014年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大会在美国华盛顿正如火如荼地召开。中国众多心血管专家也在TCT大会现场以主持会议、口头报告、病例展示等多种形式与国际同仁进行着学术交流。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傅向华教授团队特别从会议现场发来报道,以期第一时间与国内心血管医生共享学术进展。 在TCT 2014的口头发言中报告了ADAPT-DES试验结果,结果发现,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相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9月13~17日,2014年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大会在美国华盛顿正如火如荼地召开。中国众多心血管专家也在TCT大会现场以主持会议、口头报告、病例展示等多种形式与国际同仁进行着学术交流。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傅向华教授团队特别从会议现场发来报道,以期第一时间与国内心血管医生共享学术进展。

在TCT 2014的口头发言中报告了ADAPT-DES试验结果,结果发现,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相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明显增加。

来自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J.Kirtane博士及其研究团队使用全球统一入选标准,前瞻性入选8582例接受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的患者,其中心肌梗死(MI)患者206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370例,非ACS患者4149例。

使用VerifyNow法进行血小板功能的监测。MI患者平均血小板反应单位(PRU)为199,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189,非ACS患者为182(P<0.0001)。将PRU>208定义为血小板高反应性,MI组患者中血小板高反应性比例为48%,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血小板高反应性比例43.3%,非ACS患者中这一比例为39.8%。

经过2年的观察随访,MI患者中明确的或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形成比例为1.75%,不稳定型心绞痛中患者为1.13%,非ACS患者为0.80%(P=0.003),但是ACS患者PCI后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和PCI 30天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比例均明显升高(见附表)。

J.Kirtane博士在接受TCT每日新闻采访时强调:“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我们需要给予ACS患者早期强化抗血小板治疗。”J.Kirtane博士同时指出,从临床角度分析,这一结果可能与抗血小板治疗费用较高有关。尽管尚未进行前瞻性分析,但是PCI术后第一个30天可能是支架内血栓形成最重要的阶段。

附表 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


作者: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傅向华 汪雁博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