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demic radiology: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有何临床价值?

2023-10-12 shaosai MedSci原创

心外膜脂肪组织(EAT)是一个与心肌和冠状动脉直接接触的代谢活跃的脂肪组织垫,可以与心肌细胞和血管壁细胞进行局部互动和细胞交叉对话。

2型糖尿病(T2DM)是公认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中心力衰竭是糖尿病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而且一般在心肌功能紊乱之前发生。因此,提高对心肌功能障碍因素的早期识别能力有利于T2DM患者心衰管理和预后。

心外膜脂肪组织(EAT)是一个与心肌和冠状动脉直接接触的代谢活跃的脂肪组织垫,可以与心肌细胞和血管壁细胞进行局部互动和细胞交叉对话。EAT具有心脏保护作用,在健康条件下可以防止脂肪中毒并分泌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肪因子。而在代谢损伤下,EAT通过分泌促炎症细胞因子和脂肪酸对心脏产生不利影响,可诱发心脏重塑和心力衰竭。 据报道,高水平的EAT与T2DM有关,并可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风险,独立于传统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低密度脂蛋白、糖尿病持续时间、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吸烟和体重指数)。 以前的研究发现,在一些心血管疾病中,EAT与左心室(LV)亚临床功能障碍之间存在相关性通过心肌应变分析进行评估。左心室纵向功能障碍是糖尿病心肌病临床前表现的重要标志,并与亚临床T2DM射血分数(EF)保留的全因死亡率和住院治疗等不良后果显著相关。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使用超声心动图或心脏磁共振(CMR)检查T2DM患者的左心室结构和功能,但很少注意到RV的参与及价值。此外,在T2DM患者中,RV功能障碍与不良临床预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近日,发表在academic radi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利用CMR组织追踪衍生的应变分析探讨了EAT与保留LVEF的T2DM患者的双心室纵向收缩和舒张功能之间的相关性。

本项研究共纳入20例对照组和69例保留左室射血分数(EF)并行心脏磁共振(CMR)的T2DM患者。采用CMR组织跟踪衍生应变分析评估双室功能,包括左室整体收缩纵向应变峰值(LVGLS)、舒张纵向应变峰值(LVLSR)、RVGLS和RVLSR。

与对照组相比,T2DM患者的EAT体积显著升高,LVGLS、LVLSR、RVGLS和RVLSR均较低(均p<0.05)。T2DM患者EAT量与LVGLS、LVLSR、RVGLS和RVLSR显著相关(r=-0.45、-0.39、-0.59、-0.50,p均<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AT量与T2DM患者的LVGLS (β=0.38, p=0.001)、LVLSR (β=-0.35, p=0.003)、RVGLS (β=0.64, p<0.001)和RVLSR (β=-0.43, p<0.001)显著相关,不受传统危险因素影响。


 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表性EAT定量图像、舒张末期CMR伪彩色图像、CMR衍生的纵向峰值应变曲线。(a,d)舒张末期EAT定量图像;(b)水平四室长轴右心室伪彩色图像;(c)水平四室长轴左室伪彩色图像;(e)纵向RV全局峰值应变曲线;(f)纵向LV全局峰值应变曲线

研究表明,T2DM患者的EAT水平高于对照组,双心室功能低于对照组。在T2DM患者中,EAT容积与双心室纵向应变和应变率独立相关。

原始出处:

Jing Zhu,Wenjia Li,Zhen Xie,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and Biventricular Longitudinal Strain and Strain Rat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DOI:10.1016/j.acra.2022.08.019

作者:shaosa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Blood Advances:糖尿病可能会加速血癌生长,但不同种族的生存结果却不尽相同

药物固然重要,但作为肿瘤学家,我们还需要关注合并症和可改变的风险因素,以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新型疗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齐头并进。

一周一次,长效降糖!新药助力中国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

2023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公布的一项随机试验中期分析结果,表明每周一次PB-119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β细胞功能,患者耐受性良好。

适合中国糖尿病人的新型疗法,可同时改善3项血糖+4项血脂指标:EASD速递

2023年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EASD 2023)公布的一项研究(RECAM),旨在评估chiglitazar作为二甲双胍治疗的附加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一次给药,管两周!新型DPP-4抑制剂,给中国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EASD 2023

研究结果显示,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加用每两周一次HSK7653在改善血糖控制方面非劣效于每日一次利格列汀,且该疗法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JCI:上海交通大学郑志/许迅/同济大学陈海冰发现改善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新策略

该研究发现了一种m6 A去甲基化酶,脂肪质量和肥胖相关蛋白(FTO),在糖尿病诱导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中是一个重要的表转录组调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