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 J Ophthalmol:黄斑水肿合并糖尿病肾病的玻璃体注射治疗

2024-02-22 从医路漫漫 MedSci原创

康柏西普是中国广泛使用的一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是人免疫球蛋白Fc段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融合蛋白。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最初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它是多种细胞(内皮细胞、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Müler神经元)共同参与的结果。因此,DR不仅是一种视网膜微血管疾病,而且是一种慢性炎症和视网膜神经疾病,这意味着DR可能受到全身代谢和心血管因素的影响。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可发生在DR的任何阶段,严重威胁DR患者的视力。DME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糖皮质激素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由于视网膜激光光凝的破坏性和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它们通常不是治疗DME的首选。目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因起效快、安全性高而被作为治疗DME的首选药物。

康柏西普是中国广泛使用的一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是人免疫球蛋白Fc段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融合蛋白。它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B、胎盘生长因子结合,减少新生血管的形成,半衰期长。目前康柏西普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包括视网膜静脉阻塞、DR引起的继发性黄斑水肿、病理性近视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等。

康柏西普在DME患者的临床应用中发现部分患者出现难治性DME、复发的DME,最佳矫正视力(BCVA)没有改善甚至下降,且这些患者大多有慢性肾脏疾病或心血管疾病。因此,我们想知道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DME的疗效与患者的全身状况的关系。然而,关于康柏西普对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的DME患者的预后影响的研究很少。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康贝赛特对合并和不合并糖尿病肾病的DME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心黄斑厚度(CMT)、BCVA、高反射灶数目(HF)等指标进行分析,以阐明其发病机制。

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54例(54只眼)DME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患者分为两组:DME合并糖尿病肾病组(25只眼)和非糖尿病肾病组(29只眼)。治疗前收集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微量白蛋白/肌酐、血肌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椭圆形带(EZ)和外界膜(ELM)的完整性。记录中心黄斑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高反射灶(HF)及注射次数。

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ME+DN组的EZ和ELM连续性较DME组差(P<0.05)。治疗期间相同时间点,DME组BCVA(LogMAR)明显优于DME+DN组(均P<0.05)。DME+DN组CMT、HF值在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DME组(均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CMT、HF值均显著降低。治疗后6mo,DME+DN组和DME组平均注射次数分别为4.84±0.94次和3.79±0.86次。

表1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

表2两组治疗前后BCVA(LogMAR)的变化

表3两组治疗前后CMT变化

图1两组治疗前后BCVA(LogMAR)的变化BCVA:最佳矫正视力;DME:糖尿病黄斑水肿;DN:糖尿病肾病。

图2两组治疗前后CMT变化:CMT:中心黄斑厚度;DME:糖尿病黄斑水肿;DN:糖尿病肾病。

图3两组治疗前后HF含量变化HF:高反射灶;DME:糖尿病黄斑水肿;DN:糖尿病肾病

图4 DME+DN组患者不同时间的OCT图像A:治疗前,白色箭头显示HF位置。B、C、D分别为治疗后1、3、6mo。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HF:高反射灶;DME:糖尿病黄斑水肿;DN:糖尿病肾病。

结论:康柏西普对合并或不合并糖尿病肾病的DME患者短期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BCVA、CMT和HF次数,无糖尿病肾病的DME患者疗效优于糖尿病肾病患者。

原文出处:

Zhu YZ,  Dou ZZ,  Wang WY,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conbercept for diabetic macular edema complicated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Int J Ophthalmol 2024;17(2)

作者:从医路漫漫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GP热点关注|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旨在深入了解二甲双胍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Ther Adv Chronic Dis:Klotho蛋白是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在临床环境中,UACR和eGFR分别是早期和晚期DKD的常用生物标志物。 然而,这些常规使用的生物标志物并不是DKD人群特有的,缺乏足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特别是对于早期DKD诊断。

40%糖尿病患者都有这种并发症!《自然》子刊:关注4大突破性进展

近日,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发表年度回顾,盘点了2023年糖尿病肾病治疗的4大关键性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参考。

J Ren Nutr: 糖尿病患者血液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羧甲基赖氨酸和甲基乙二醛的浓度与肾功能的关联

联合检测血清中的AGEs、CML和MGO可以提高DKD早期诊断的可靠性,有望成为早期DKD诊断的有效工具。

学术交流|辛颖教授:内质网应激触发的铁死亡通过XBP1-Hrd1-Nrf2途径促进糖尿病肾病的EMT进展

考虑到ERS和铁死亡在细胞中的不同机制,作者提出ERS激活可能参与了触发糖尿病肾病EMT进展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铁死亡的作用。

J Ethnopharmacol:金匮肾气丸通过MHC II类分子减轻小鼠糖尿病肾病纤维化

采用糖尿病肾病(DN)db /db小鼠模型,探讨中药金匮肾气丸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