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新疗法!“双特异性疗法”获美国FDA突破性药物资格!

2020-03-13 汉鼎好医友 汉鼎好医友

近日,美国FDA授予双特异性疗法JNJ-6372(JNJ-61186372)“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经含铂化疗后病情进展、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20外显子插入突变的转

近日,美国FDA授予双特异性疗法JNJ-6372(JNJ-61186372)“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经含铂化疗后病情进展、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20外显子插入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

JNJ-6372是由丹麦Genmab和杨森公司联合开发的一种治疗癌症的双特异性抗体。该疗法目前正处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1期临床试验。

肺癌是全球第一大恶性肿瘤,在我国更是占人口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1位。据统计显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占肺癌人群的80%左右,最常见的驱动突变是一种促进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基因的过表达或突变。

EGFR 20外显子有插入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通常对EGFR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不敏感,与更常见的EGFR19外显子缺失的患者相比,预后更差。

目前,这类患者群体的治疗标准是常规的细胞毒性化疗。因为针对EGFR 20外显子有插入突变的肺癌患者,尚无FDA批准的靶向疗法。

双特异性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并结合两个不同分子的蛋白质,而JNJ-6372就是这样一种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R;cMET)的双特异性抗体。

此前,发表在《MAbs》杂志上的研究结果显示,JNJ-6372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作用机制是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从而帮助治疗癌症。

这项突破性疗法认定是基于这项首个人体、开放标签、剂量增加研究的一期临床(NCT02609776)数据。目的是建立一个或多个推荐的2期剂量方案,并确定药物的限制毒性剂量。

本研究评估了JNJ-6372单药治疗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初步疗效,并与新型第三代临床阶段治疗药物EGFR TKI --拉泽替尼(Lazertinibi)联合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成年患者。

去年,韩国制药公司宇韩(Yuhan)表示已与杨森签署了一项协议,将授权拉泽替尼上市。同时两家公司合作开展全球性的临床试验,评估拉莫替尼在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方案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这项研究旨在确定晚期NSCLC患者的推荐II期临床剂量,目前第二部分剂量扩展队列正在入组患者,以评估JNJ-6372单药治疗在携带基因组改变的多个NSCLC亚组中的活性,如C797S耐药突变或MET扩增。

JNJ-6372是一种新颖的双特异性抗体,有望使那些对目前可用的口服EGFR靶向疗法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无效、EGFR 20外显子有插入突变的肺癌患者受益。

2020年肺癌新进展

自2020年以来,针对肺癌的治疗方案多次获美国FDA审批。2月,美国FDA优先审批EGFR突变肺癌患者治疗新方案:雷莫芦单抗(英文名Ramucirumab)联合厄洛替尼(Erlotinib)用于一线治疗EGFR突变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安慰剂+厄洛替尼),雷莫芦单抗+厄洛替尼联合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了19.4个月,比对照组延长了7.2个月。

雷莫芦单抗是由美国礼来开发的全球首个靶向 VEGF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它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来抑制肿瘤,于 2014 年在美国、日本和欧盟批准上市,尚未在国内上市。

曾经,肺癌是不治之症。但随着医学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新一代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层出不穷,肺癌正变成真正可治可控的慢性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Cell Death Dis:TIPRL通过诱导自噬增强肺癌的生存力

自噬,是降解受损细胞器及错误折叠蛋白的一种细胞内系统,在癌细胞的生存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对自噬的机制研究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目前对新型的自噬调节剂的鉴定仍是抗癌治疗研究中的主要障碍。本研究主要探究了在肿瘤的恶性转化过程中,TOR信号通路调节剂样(TIPRL)蛋白和自噬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发现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TIPRL的表达上调能够增强自噬的活性,并引起细胞代谢及细胞应

Chest:六分钟步行试验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尽管中危/短距离组NSCLC患者发生术后心肺并发症的风险更高,但与低危/长距离组患者相比,中危/长距离组的NSCLC患者适合进行肺叶切除术。

喜大普奔!中国PD-L1免疫疗法惠及III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或超50%

肺癌持续占据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疫情当前,肺癌患者群体也面对着更为严峻的挑战。近期,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疫情期间医疗服务管理 满足群众基本就医需求的通知》,提出在科学防控疫情的同时仍要维护合理医疗服务秩序和群众基本就医需求。各方都在持续关注肺癌患者治疗困境,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2020年2月29日, III期肺癌云海峰会通过网络会议的形式成功召开,来

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细胞肺癌迎来免疫治疗新时代!PD-L1单抗在中国获批!

肺癌持续占据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疫情当前,肺癌患者群体也面对着更为严峻的挑战。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是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肺癌的病期决定患者的预后,而准确的临床分期是制定肺癌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治疗前判断患者的分期,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是肺癌诊疗的关键。2019年12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度伐利尤单抗注射液(商品名:英飞

Thorax:一种预测肺结节恶性程度卷积神经网络人工智能工具的外部验证

与布鲁克模型相比,LCP-CNN评分具有更好的辨别力,可以识别更多的良性结节而不会遗漏癌症。

战“疫”关键期,肺癌患者如何做到“治疗不中断,染病低风险”?

新冠肺炎牵绊着全国人民的心,根据最新研究数据表明,重症患者主要为老年、合并有其他疾病以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肺癌患者相比正常人免疫力低下,而且还需要反复出入医院进行治疗和病情监测,增加感染的风险,一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