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r Transpl:使用循环性死亡后的肝脏进行肝移植,仍会产生积极结果

2016-10-25 MedSci MedSci原创

根据Liver Transplantation上公布的研究结果,循环性死亡后(DCD)的肝脏捐赠者可能会经历长期的热缺血时间;但是,这些器官可能仍然会导致肝移植受者的积极结果。克利夫兰诊所消化疾病研究所的Koji Hashimoto博士和他的同事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基于取消生命支持后的平均动脉压和外周血氧饱和度的血流动力学轨迹,将87个循环性死亡后的肝脏供体分为3组:血流动力学逐渐下降(组1),

根据Liver Transplantation上公布的研究结果,循环性死亡后(DCD)的肝脏捐赠者可能会经历长期的热缺血时间;但是,这些器官可能仍然会导致肝移植受者的积极结果。

克利夫兰诊所消化疾病研究所的Koji Hashimoto博士和他的同事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基于取消生命支持后的平均动脉压和外周血氧饱和度的血流动力学轨迹,将87个循环性死亡后的肝脏供体分为3组:血流动力学逐渐下降(组1),先保持稳定,然后迅速下降(组2),立刻迅速下降(组3)。

Hashimoto说,许多中心都一个共同的假象,如果DCD肝脏的热缺血时间超过30分钟,就不能用它们进行肝移植了。

“但研究者调查了DCD肝移植数据后,发现供体热缺血时间和移植结果之间没有相关性。”

“比如组2的肝脏供体就会经历长期热缺血时间,但移植的结果仍然是优秀的。”

Hashimoto进一步解释说,供体热缺血时间并不总是一个很好的关于供体器官质量的替代指标。

进一步分析采用Cox比例模型表明,组1种与移植失败风险增加相关的因素有:肝细胞癌(HR = 2.53)、冷缺血时间(HR = 1.5/小时)和平均动脉压(P = .021)。不过外周血氧饱和度(P = .172)或捐助者的热缺血时间(P = .154)与之无关。

原始出处:

Firl DJ, et al. Role of Donor Hemodynamic Trajectory in Determining Graft Survival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 from 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 Donors.Liver Transpl. 2016;doi:10.1002/lt.24633.

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 may have positive outcomes for LT.Healio.October 24, 2016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16-12-29 bsmagic9140
  2. 2016-10-30 1e10c84am36(暂无匿称)

    不错,值得拜读

    0

相关资讯

Hepatology:极早期肝内胆管癌或许不再是肝移植禁忌

硬变肝存在肝内胆管癌(iCCA)是肝移植的禁忌证(LT)。最近的调查表明,“极早期”的iCCA(单个肿瘤≤2厘米)或许可以进行LT。因此研究者进行了这项国际多中心队列研究,评估是否如此。研究组包括因肝细胞癌(HCC)或失代偿性肝硬化进行移植,且组织病理学发现iCCA的患者,根据结果将其分为“极早期”iCCA和“晚期”iCCA(单个肿瘤>2 cm或多发病灶)。在2000-1至2013-12月,81例

Lancet:原发性腹膜炎晚期肝病患者行肝移植术后2年随访观察效果

男性患者,38岁,肝病晚期,继发于慢性丙型肝炎感染,已经过评估并通过可行肝移植,因出现大量腹水而行腹腔穿刺。既往史包括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史、小肠梗阻史和体重减轻史。在等待肝移植的3年中,患者接受了几个疗程的抗生素治疗以对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并每日预防性使用利福昔明,且每周使用一次环丙沙星。对腹腔腹水进行细菌培养发现多种细菌,包括大肠杆菌,但并未发现真菌。肝移植术前3周,腹部超声和CT扫描显示有腹

Nature子刊:CRISPR让致命疾病“弃恶从善”

导语:现在,美国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小鼠身上进行的研究显示,通过删除一个疾病相关的基因,他们可以把曾经致命的疾病,转变成一种良性的形式。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8月30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肝脏疾病酪氨酸血症I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医生通常使用药物治疗。然而,这种治疗是终身的,并且仍然存在肝癌的残留风险,通常是通过原位肝移植治疗。现在,美国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小鼠身

牛!董家鸿团队做了世界首例术式根治终末期肝包虫病

导语:清华长庚医院日前成功进行世界首例体外肝切除,自体余肝移植联合肝上腔静脉移植重建根治终末期肝包虫病。9月12日凌晨,一台持续了19个小时的高难度手术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下称“清华长庚医院”)顺利结束。 医院肝胆胰中心联合麻醉科、泌尿外科、心外科、影像科、重症监护中心等专科共35人的MDT团队,成功进行世界首例体外肝切除,自体余肝移植联合肝上腔静脉移植重建根治终末期肝包虫病,这例手术是

JAMA子刊:不产生AFP的肝癌患者,肝移植后复发率和生存率如何?

背景:血清α-甲胎蛋白(AFP)是肝细胞癌(HCC)的生物标志物,与更恶性的肿瘤表型和肝移植(LT)后较差预后有关。对于不产生AFP的肝癌患者,其预后数据是有限的。目的:比较产生或不产生AFP的HCC肿瘤患者,LT之后的特征。识别不产生AFP肿瘤复发的因素。方法:纳入665例成人肝癌患者,在1989~2013年间接受LT。665名肝移植受者中,457 (68.7%)为产生AFP的肿瘤患者,208

2015NICE技术评估指南——依维莫司预防肝移植器官排异反应(TA348)发布

2015年7月,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 (NICE)依维莫司预防肝移植器官排异反应的技术评估指南。全文获取:下载地址:指南下载(需要扣积分2分, 梅斯医学APP免积分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