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Clin Oncol: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专项更新:骨改良药物对转移性乳腺癌的作用

2017-10-30 Aries “肿瘤资讯”微信号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专项更新:有骨转移证据的乳腺癌患者应该接受骨改良药物治疗。

推荐意见:

有骨转移证据的乳腺癌患者应该接受骨改良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包括:

地诺单抗:皮下注射,120mg,每4周1次

帕米膦酸:静脉注射,90mg,每3~4周1次

唑来膦酸:静脉注射,4mg,每12周或每3~4周1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

骨改良药物的止痛效果不大,不应该被单独用于骨痛。

推荐使用现有的支持治疗和疼痛管理标准方案(镇痛、辅助疗法、放射疗法、手术、全身抗癌疗法、转至支持治疗和疼痛管理专科)。

现有证据不足以支持任何一种骨改良药物优于其他骨改良药物。

考虑长期使用骨改良药物时,应该权衡作用机制以及潜在利弊。

患者肌酐清除率>60mL/min时,不需改变剂量、输注时间或间隔时间;每次静脉双膦酸盐给药时监测肌酐水平。

患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或透析时,可以使用地诺单抗治疗,推荐密切监测低钙血症。

所有患者使用骨改良药物前应该进行牙科检查和预防性牙科治疗。

不推荐生物化学标志常规用于骨改良药物用药监测。

原始出处:

作者:Aries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CSCO 2017:胡夕春教授:乳腺癌诊疗应重视规范及全程管理

9月26日至29日,第二十届CSCO大会于美丽的厦门举行。乳腺癌全程管理会议也在期间成功举办,会后【肿瘤资讯】有幸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胡夕春教授针对乳腺癌诊疗全程管理发表个人见解。

[SIBCS2017]张瑾教授:浅议亚洲女性乳腺癌治疗“加减法”

乳腺癌治疗策略逐渐趋于精准化、个体化,肿瘤科医生或对乳腺癌治疗进行“加减法”设计,其主要目的均为达到制定“量体裁衣”式的治疗策略。第十二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会议期间,《肿瘤了望》邀请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瑾教授一起探讨了亚洲女性乳腺癌治疗的“加减法”。

[SIBCS2017]张建国教授:保乳治疗是早期乳腺癌安全的“减法”治疗

中国早期乳腺癌保乳率偏低的重要原因为理念落后,而肿瘤医生有责任向患者传递正确的治疗理念。在第十二届上海乳腺癌论坛会议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建国教授告诉《肿瘤了望》记者,保乳治疗是早期乳腺癌安全的“减法”治疗。

[SIBCS2017]郝春芳教授:乳腺癌加强内分泌治疗的利害之争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加强与延长内分泌治疗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2017年10月19-21日,第十二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SIBCS)成功举办。《肿瘤瞭望》特邀天津肿瘤医院郝春芳教授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盘点:近期关于乳腺癌研究进展一览

【1】Nat Commun:科学家开发出抗体-药物共轭物给癌细胞致命打击!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佛罗里达州校区的科学家们创建了一类新的抗体 - 药物共轭物(ADCs),使用了多功能的"双层"技术,将抗体和药物联合在一起,产生高效药物用于癌症治疗。新的ADC技术推进了一类使用抗体选择性地将药物递送至癌细胞而不损害健康细胞和组织的药物。该研究于今天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由TSRI副教授Chr

Radiology:人工智能新科技给出答案:到底哪些乳腺高危病变最终将发展为乳腺癌?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专门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乳腺高危病变是一组临床、病理学和生物学上的异质性疾病,诊断之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但危险程度和水平各异,临床意义与干预策略也不同。